马长春主任:重阳节恰逢秋末,气候干燥寒凉,人体易出现肺燥口干、气虚乏力等不适,尤其老人和体质虚弱者更需针对性调理。结合中医 “秋冬养阴、补气固本” 的养生理念,这份重阳节食谱精选药食同源食材,兼顾滋阴润肺与补气健脾,做法家常、适配时令,特别适合全家共享,既应景又养生。
一、核心汤品:百合玉竹老鸭汤 —— 滋阴润肺,补气不燥
秋燥易伤肺,而老鸭性温味甘,能滋阴补虚、利水消肿,搭配百合与玉竹两大润燥佳品,共奏滋阴润肺、益气生津之效,适合缓解秋日常见的口干舌燥、咽喉不适。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二者与老鸭同炖,既能中和鸭肉的滋腻,又能增强润燥之力,同时为身体补充温和元气。做法上,老鸭去皮焯水去除血沫,与泡发好的百合、玉竹一同放入砂锅,加姜片去腥,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让食材营养充分融入汤中,出锅前加少量盐调味即可,避免重口破坏食材本味。这道汤温润滋补,不燥不寒,老人、小孩及术后康复人群都能食用,尤其适合肺燥明显、睡眠偏浅的人。
二、经典硬菜:西兰花炒虾仁 —— 补气益肾,清爽不腻
中医认为 “菌类、海鲜多入肾经”,虾仁温阳益肾、补充优质蛋白,西兰花清热润燥、通便养颜,二者搭配既能补气强体,又能滋养脏腑,贴合秋冬 “养肾固精” 的养生需求。虾仁富含优质蛋白,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能快速补充气血、增强体质;西兰花富含膳食纤维与维生素,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秋燥带来的便秘困扰。烹饪时需快火滑炒,不加水,锁住虾仁的鲜嫩与西兰花的营养,可加少量姜片去腥暖胃,避免寒凉刺激脾胃。这道菜口感清爽、营养均衡,既能为身体补充元气,又不会因油腻加重脾胃负担,适合全家日常食用,尤其适合气虚乏力、腿脚偏凉的人群。

三、养生甜品:五红汤 —— 补气养血,温润滋补
作为餐后甜品,五红汤由红枣、红皮花生、红豆、枸杞、红米组成,中医认为 “红色食材入心入血”,能调养脾胃、补气养血,特别适合秋冬气血不足、手脚冰凉的人群。红枣补气血、调脾胃,红皮花生与红豆养血生津,枸杞补肝肾、明目,红米滋养气血,搭配后补气不滋腻、养血不燥热,能为身体补充气血的同时,增强抵御寒凉的能力。做法上,红豆、红皮花生、红米提前浸泡,与去核红枣一同下锅煮至软烂,最后加入枸杞再煮十分钟即可,无需额外加糖,食材本身的清甜已足够。这道甜品温和易吸收,适合餐后食用,尤其适合血虚面色萎黄、经期后或术后康复的人群。
马长春主任提醒:重阳节养生食谱的核心是 “贴合时令、辨证施食”,秋冬饮食需以 “温润、滋阴、补气” 为主,避免辛辣刺激、寒凉油腻食物。以上食谱均遵循 “药食同源” 理念,食材常见、做法简单,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滋养身心,全家共享的同时,也能传递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