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秋日干燥易扰体,温润养护正当时?

秋日悄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然“燥”为秋之主气,亦是伤人于无形的隐忧。《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揭示阳气收敛、气候转燥之象。燥邪伤人,首犯肺卫,耗损津液,致口干咽燥、皮肤干痒、干咳少痰,甚则情绪低落,所谓“秋刑”之患,正由此起。故秋日养生,贵在“养收”,以温润之道调和身心,方能安度金秋。

一、辨燥施养,护肺为先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秋燥来袭,易从口鼻而入,伤肺耗津。初秋多“温燥”,暑热未尽,燥邪挟热,见口干咽痛、干咳无痰,宜清热润燥,可饮菊花茶、罗汉果水;深秋则转“凉燥”,寒气渐盛,燥邪伴寒,常见鼻塞咽痒、咳痰清稀,宜温散润燥,生姜红糖水、杏仁炖梨皆为良选。无论温凉,核心皆在护肺津,避熬夜、远辛辣、少过热沐浴,以防津液耗损。

二、饮食润养,滋阴生津

“食饮有节”乃养生要旨。秋季饮食,当以“润”为纲。白色入肺,宜多食梨、百合、银耳、山药、莲藕等,如冰糖炖雪梨、银耳莲子羹,既能润肺止咳,又可养颜护肤,胜过外敷面膜。脾胃为津液生化之源,润养同时需健脾,小米南瓜粥、红枣蜂蜜水,既温补中焦,又助津液化生。月饼虽为中秋佳品,然多甘腻碍脾,浅尝辄止,以免助湿生热。

三、起居调摄,敛神顺气

《内经》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顺应秋气收敛之性,早睡以养阴,早起以舒肺。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可提升正气,抵御秋乏。头部为诸阳之会,常梳五指梳,可疏通经络,提神醒脑。同时,秋气肃杀,万物凋零,易生悲忧之情,宜多与亲友相聚,登高望远,以笑养肺,以乐怡情。

四、内外兼修,润肤固表

皮肤为肺之合,秋燥最易显现于外。清洁宜用温和氨基酸洁面,水温不宜过高。护肤当选用含透明质酸、神经酰胺、角鲨烷等成分的保湿产品,中医亦推崇沙参、麦冬、灵芝等滋阴中药提取物。浴后趁湿涂抹身体乳,锁水防燥。内服百合麦冬沙参茶,外护肌肤屏障,内外兼修,方得润泽。

秋日虽美,燥气伤人,唯有以温润之道调养身心,方能顺应天时,收藏精气,安然入冬。温润养护,正当其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秋日干燥易扰体,温润养护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