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顺义|腹泻、腹痛、黑便:三大症状不止是便秘,更是肠癌的“真凶”

结肠癌作为我国发病率高居第二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导致90万人失去生命。如何实现早期发现,成为防治这一疾病的关键。许多人关心,频繁放屁是否与肠癌相关?事实上,单纯放屁并非典型信号,而真正的危险往往悄无声息。

一、从息肉到癌变:容易被忽视的演变过程

在肠镜视野下,健康的结肠内壁布满褶皱。息肉最初通常是良性的,本质上是局部细胞过度聚集形成的隆起。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细胞聚集越多,出现异常增殖(即肿瘤细胞)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息肉便存在癌变可能。

年龄是结肠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息肉发生及恶变的风险显著上升。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半数可能存在具备癌变潜力的息肉。更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息肉通常毫无症状,因此,建议50岁以上人群接受一次肠镜筛查,以明确肠道健康状况。

二、息肉增大后的三大警示信号

当息肉逐渐生长,占据有限的肠腔空间时,便会引发一系列胃肠道症状:

  1. 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
  2. 息肉持续刺激肠道黏膜,如同口腔溃疡遇食物会引发疼痛,可加速肠道蠕动导致腹泻。若患者本身肠道功能较弱、粪便偏干,较大的息肉则可能阻碍粪便通过,从而引起便秘。
  3. 间歇性腹痛
  4. 此类腹痛通常并非持续性剧痛,而多为进食或肠道受刺激后引发的阵发性痉挛痛,表现为一阵一阵的发作特征。
  5. 黑便或潜血
  6. 较大息肉表面脆弱,易因摩擦导致微量出血。由于血液在漫长消化过程中被氧化分解,粪便常呈暗红色或黑色,而非鲜红。因此,一旦发现粪便颜色异常变黑,务必要进行便隐血检测。需要区分的是,便后鲜血多与痔疮相关,而暗红色或黑色粪便则需高度警惕上消化道或结肠出血。

三、早诊早治:把握最佳干预时机

结肠癌被视为一种进展相对缓慢的“懒癌”,若能于息肉阶段或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患者生存率与普通人群差异不大,预后良好。但若忽视早期信号,任由其发展至肝、肺等远处转移,生存率将骤降至10%左右。

经常放屁并非肠癌的可靠信号,我们更应警惕排便习惯改变、间歇腹痛与黑便这三大症状。建议50岁以上人群将肠镜纳入常规体检,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源头上防范这一“隐形杀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顺义|腹泻、腹痛、黑便:三大症状不止是便秘,更是肠癌的“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