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宁愿少吃肉也要多吃这几种豆,湿气没了,脾胃好了,睡得香了,安稳度秋!

随着秋意渐浓,10月的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人体容易受到湿邪侵袭,出现脾胃虚弱、睡眠不佳等问题。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当注重健脾祛湿、滋阴润燥。而豆类作为“五谷”之一,不仅富含优质植物蛋白,更兼具药食同源的功效。以下推荐几种适合秋季食用的豆类,帮助您祛湿健脾、安神助眠,安稳度过金秋。
一、红豆:祛湿消肿的“心之谷”

红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心之谷”,强调其利水除湿、健脾养心的功效。现代营养学分析,红豆富含钾、膳食纤维及皂角苷,能促进水分代谢,缓解秋乏水肿。

推荐搭配薏米煮粥,或与茯苓、山药同炖,增强祛湿效果。需注意,红豆皮中的抗氧化成分较高,建议连皮食用。
二、白扁豆:脾胃虚弱的“天然补药”

白扁豆被《中国药典》列为健脾化湿的佳品,尤其适合秋季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的人群。其富含淀粉酶抑制物,能缓解糖分过快吸收,适合糖尿病患者辅助调理。

经典食疗方“扁豆红枣汤”(白扁豆30克、红枣10枚)可补气健脾,而“扁豆山药粥”则能双向调节肠道功能,改善秋季腹泻或便秘。
三、黑豆:补肾安神的“豆中之王”

黑豆入肾经,含丰富花青素、维生素E及镁元素,既能滋补肾阴、缓解秋燥,又能调节神经功能。研究表明,黑豆中的色氨酸是合成褪黑素的前体物质,有助于改善睡眠。

推荐“醋泡黑豆”做法:将黑豆煮熟后以陈醋浸泡一周,每日食用10-15粒,或搭配核桃、莲子熬制安神汤品。
四、绿豆:清热润燥的“秋日灭火器”

虽属寒性,但经过恰当烹饪的绿豆仍是秋季降燥佳品。

建议搭配温性食材中和,如“绿豆百合银耳羹”(绿豆50克、鲜百合20克、银耳半朵),既能清肺热,又能滋阴润肤。注意体质虚寒者可将绿豆炒至微黄后再煮,以减轻寒性。
五、鹰嘴豆:高蛋白的“营养全能手”

作为地中海饮食的核心食材,鹰嘴豆富含异黄酮和不饱和脂肪酸,其蛋白质含量是鸡肉的1.5倍,且不含胆固醇。研究发现,其含有的谷氨酸能促进γ-氨基丁酸分泌,帮助缓解焦虑。

推荐做成鹰嘴豆泥(Hummus)作为蘸酱,或与南瓜一起烤制,兼具美味与营养。
六、蚕豆:健脑益智的“记忆豆”

蚕豆富含左旋多巴和胆碱,前者是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成分,后者则是神经递质的重要原料。秋季食用可预防“悲秋”情绪,增强记忆力。

建议与香菇同炒,或制成蚕豆泥搭配全麦面包。但需注意,蚕豆病患者应忌食。
科学搭配建议

1. 豆类+谷物:如红豆糙米饭,提高蛋白质吸收率至70%以上;
2. 豆类+香料:炖煮时加入陈皮、八角等,减少胀气可能;
3. 发酵处理:纳豆、豆豉等发酵豆制品更易消化,且富含益生菌。
注意事项

慢性肾病患 者需控制每日豆类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0克);
消化功能较弱者可选择去皮或制成豆浆;
秋季干燥,食用豆类时需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

金秋时节,用这些小小的豆子代替部分肉类,不仅能减轻脾胃负担,更能通过膳食调理改善体质。坚持食用2-3周后,您会发现舌苔变薄、睡眠加深、精神饱满,这正是身体湿气消退、气血充盈的表现。古人云“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让这些大自然的恩赐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关于十月该吃的几种豆子,就分享到这里,朋友们,十月还有哪些好吃的豆子推荐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
感谢大家的阅读,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别忘了关注一下,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由爱喜聊生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