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是一种和年龄、生活习惯、遗传等多方面有关的慢性病,很多人觉得,只要控制住血糖,吃点药、少吃甜的就行了。
但其实啊,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变化特别明显,尤其是那些活过七十岁的糖尿病人,往往身体已经出现不少信号,只不过很多人没太在意,还以为是“老了正常”。然而在医学上看,这些变化其实和长期高血糖脱不开关系。

首先不得不说的一点是,神经系统的问题几乎是老年糖友的通病。很多七十岁以后的糖尿病人常常会觉得脚麻、脚凉,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脚底像是有蚂蚁在爬。起初大多数人以为只是血液循环不好,或者天凉了血管收缩。
殊不知,这是典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数据显示,大约有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十年以上后会出现神经损伤,尤其是下肢。
神经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刺激,会逐渐失去正常传导功能,所以感觉迟钝、刺痛、灼热感这些问题才会慢慢冒出来。严重时,有人走路都不太稳,伤口不容易察觉,一旦破皮感染,愈合极慢,还容易发展成坏疽。这并不是“老年人腿脚不灵光”那么简单,而是糖尿病带来的深层损伤。

其次,视力问题也是不少老糖友的长期困扰。很多人到了七十岁以后开始觉得看东西模糊,尤其是傍晚光线暗的时候更明显。有人去配眼镜,换了好几副都没改善,这种情况往往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糖不稳会让眼底微血管受损,出现出血、渗出,甚至新生血管破裂。根据《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30%—4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问题,而其中有5%的人可能发展到失明。
一旦损伤到视网膜黄斑区,哪怕血糖控制好了,视力也难以完全恢复。所以七十岁以后的糖尿病人,如果总觉得看东西模糊、眼前飘黑影,千万别拖着,要尽早去医院检查眼底。

再者,有一点常被忽略,就是肾脏功能的下降。肾脏是清除代谢废物的“过滤器”,可惜它也是高血糖最“讨厌”的地方之一。
很多老年糖尿病人其实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肾脏早就开始“吃不消”了。刚开始可能只是尿泡多一点,后来慢慢出现蛋白尿,再严重点就是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在老年患者中并不低,根据一项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有大约25%—30%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损伤,而七十岁以上的更是比例偏高。
医生常说,糖尿病治的是血糖,保的是肾。一旦肾脏坏了,就像闸门出了问题,再想修复非常难。因此平时除了控糖,定期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是活得久、活得稳的关键。

然后还要说到心血管问题。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糖尿病人更容易得心梗、中风。其实原因很简单,血糖高的时候,血液里的脂质代谢也会紊乱,血管壁被糖化产物破坏,就像管道里布满了沉积物,血液流动越来越慢。
七十岁以后,动脉硬化的速度会明显加快。有统计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到4倍。尤其是那些血糖忽高忽低的老人,血压和血脂往往也跟着乱跳,最容易出事。
有人可能会说自己没胸闷、没痛就没事,其实不少老年糖友的心绞痛是“无痛型”的,等发现时已经是严重心梗。这个年龄段的糖尿病人,如果走几步路就气喘、晚上平躺难受,一定要留意,别硬撑。

当然,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病变,还有一种更隐蔽但也非常普遍的情况,就是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的下降。医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脑部代谢紊乱,会加速脑神经退化,甚至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根据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糖尿病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约60%。糖尿病脑病的表现并不是突发的,而是慢慢地变得健忘、反应慢、情绪不稳。
有的老人会发现自己出门忘带钥匙、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其实这都和长期高血糖对脑细胞的损伤有关。因此控制好血糖,保持规律睡眠和运动,对延缓脑功能退化特别重要。

另一方面,很多人活到七十岁以后,胃口也会有变化,吃得少,吸收也差,这时营养不良问题就容易出现。糖尿病人常常顾虑太多,怕吃多了升糖,就把主食减得很低,有的甚至不敢吃肉,结果营养不够,体力差,免疫力下降,感染频率高。
殊不知,控制饮食不是挨饿,而是均衡。研究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低白蛋白血症会加重病情,还容易导致肌肉流失,跌倒风险增加。
所以七十岁以后,饮食更要讲究“合理”,比如每天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像鱼、鸡蛋、豆制品这些都可以吃,只要注意量就行。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皮肤变差、伤口难愈合。糖尿病人皮肤干燥、瘙痒很常见,因为血糖高时,皮肤水分蒸发快,加上微循环变差,皮肤供血减少,所以容易开裂。
而伤口一旦出现,哪怕只是小伤口,也可能拖上几个月。特别是脚部,稍不注意就可能感染、坏死。医学统计显示,大约每2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人经历过糖足溃疡。
这类问题看似小,实则关系到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可能面临截肢。所以平时要注意脚部清洁、穿合适的鞋,发现小伤口及时处理。

总的来说,能活到七十岁以上的糖尿病人,其实都已经经历了身体和意志的多重考验。很多时候,他们的身体表现出的这些“症状”,不是单一的病,而是多年血糖波动积累的结果。
糖尿病不是单靠吃药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更考验一个人的自律和长期的生活管理能力。坚持监测血糖、规律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心态平稳,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往往决定了能不能平安地度过老年。

与此同时,家人也很重要。许多老年糖友因为孤独、焦虑,常常懒得量血糖,也懒得复查,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个温和的提醒、一次陪同复查,可能就能避免严重后果。
另外,医生也提醒,七十岁以后的糖尿病人不宜追求血糖过低,太严的控制反而可能引起低血糖,造成摔倒或昏厥。这个阶段更强调的是稳定和安全,而不是数字的完美。
总而言之,糖尿病到了老年阶段,身体确实会出现不少变化,有的是可以逆转的,有的则只能延缓。但只要保持警觉、合理管理,依然能活得稳、活得好。毕竟,懂得照顾自己、明白身体信号的人,才是真的在和疾病“和平共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
参考资料:
[1]杨艳莉,袁景茹,李朝政.急诊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伴低血糖昏迷患者血糖水平及救治成功率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