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反复疼痛,白天不太明显,一到晚上就疼得受不了,30多岁的小伙做了一个多月的推拿理疗不见好,到医院检查后,不幸确诊为晚期胰腺癌。“忍一忍就过去了”——这是许多人在面对身体疼痛时最先想到的办法。
但疼痛,是身体在拉响健康警报。一味忍耐,不仅会“小痛拖成大痛”,更可能错过重大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
01 疼痛背后,隐藏大问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严敏教授分享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案例: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背部反复疼痛,白天不太明显,一到晚上就疼得受不了。
患者在当地医院做了一个多月的推拿理疗,疼痛始终不见好转。最终在浙大二院检查后,不幸确诊为晚期胰腺癌。
类似的情况,在门诊中并不少见。严敏教授表示,如果能早点重视疼痛信号,或许能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
02 胰腺癌,为何如此凶险?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其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且起病隐匿。
胰腺位于腹腔深部,周围脏器复杂,常规体检中的超声检查易受干扰,导致早期病变难以及时发现。
更为棘手的是,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与胃肠和肝胆疾病混淆。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03 识别信号,抓住疾病蛛丝马迹
虽然胰腺癌症状隐匿,但仍有一些预警信号值得我们警惕。
腹部不适或腹痛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
这种疼痛可能向腰背部放射,夜间更为明显,坐位身体向前弯曲或双膝向前弯曲时,疼痛可减轻。
黄疸是胰腺癌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在胰头部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皮肤发黄、尿色加深、陶土样大便。
消瘦和乏力也是胰腺癌的常见表现。80%~90%的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重减轻。
血糖突然升高同样需要警惕。很多胰腺癌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诱因糖尿病病史。如果年龄大于50岁,无糖尿病家族史或肥胖等危险因素,突然被诊断出糖尿病,这就需要警惕了。
04 癌痛治疗,不只是“开点止痛药”
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疼痛康复科的医生经常听到癌症晚期病人说:“实在痛得不行了,能不能帮帮我?”
癌痛,大部分肿瘤患者都要经历,但起初往往被轻视,后期被疼痛折磨得受不了才到医院求助,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癌痛也是病,需尽早治疗!疼痛管理并非只是“开点止痛药”,而是一项系统、规范、充满人文关怀的综合医疗过程。
不少患者和家属认为“止痛药会上瘾”、“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些误区不仅会加剧患者的痛苦,更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癌痛药物尤其是缓释剂型,采用控释技术使药物在体内平稳释放,既能有效镇痛,又不易产生欣快感,成瘾风险极低。
如果一味忍痛,会导致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免疫力降低,甚至迅速进入恶病质状态,患者可能失去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机会。
05 多模式镇痛,应对顽固癌痛
对于顽固性癌痛,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多种应对方法。
多模式镇痛是指联合使用作用于疼痛通路中不同靶点及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技术,以获得相加或协同的镇痛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药物剂量,降低相关不良反应。
神经毁损术是另一种应对难治性癌痛的方法。福建省肿瘤医院癌痛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专家团队曾为一名胰腺癌伴难治性癌痛患者实施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术后快速缓解癌痛,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近年来使用DSA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安全有效等优势,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镇痛效果确切。
06 营养与心理,癌痛治疗不可缺
癌痛治疗不仅是用药,更是一场需要多学科协作的综合工程。除了规范的药物镇痛,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同样重要。
经常有患者家属担心“营养会喂养肿瘤”,拒绝给患者加强营养。“这是严重的误区。营养喂养的不是肿瘤,而是患者的生命。”
没有足够的营养支持,正常细胞无法发挥功能,患者会更快进入恶病质状态,连接受治疗的基本体力都没有。
面对疼痛,不论是轻微的隐痛,还是难以忍受的剧痛,都不应被视为理所当然。它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是求助的信号。
---
当身体的疼痛持续不断,尤其是夜间更明显、休息后不缓解、伴随体重下降或其他全身症状时,别再忍耐,别再忽视,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医——这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最重要的求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