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镜子里的自己突然冒出几颗红肿的痘痘,很多人会无奈地感叹:“又长青春痘了。”

青春痘也叫痤疮,说白了就是毛囊皮脂腺发炎了。但痤疮远非青春期专属,这种最常见的皮肤疾病影响着全球约9.4%的人口,其中成年患者比例正逐年上升。痤疮本质上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的出现是皮肤发出的健康信号,提示着我们身体内部可能存在的失衡状态。
一
痤疮的形成过程
痤疮的形成过程堪比一场精心策划的“皮肤暴动”,四个关键因素共同导演了这场“叛乱”。
1.油脂过剩:雄激素刺激下,皮脂腺变身“高产工厂”,分泌大量皮脂。值得注意的是,成年女性痤疮患者中约60%存在雄激素水平异常。
2. 角质异常:毛囊皮脂腺导管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异常,导致角质层增厚,形成微小的“皮肤栓塞”,医学上称之为“微粉刺”。
3.细菌作祟:痤疮丙酸杆菌并非单纯的“坏细菌”,正常情况下它也是皮肤微生物群的一员。但当皮脂分泌增多致毛囊堵塞时,这种细菌过度繁殖,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和炎症介质。
4.炎症爆发:免疫系统对细菌产物和受损细胞作出反应,释放各种炎症因子导致红肿、疼痛的炎性痤疮。最新研究发现,痤疮炎症反应甚至在肉眼可见的皮损出现前就已开始。
二
痤疮类型识别
痤疮的表现形式多样,每种皮损都是皮肤传递的特殊信号:
非炎症型
1.白头粉刺(闭合性):毛囊口完全堵塞形成的肤色小丘疹。
2.黑头粉刺(开放性):毛囊口未完全堵塞,皮脂氧化变黑。
炎症型
3.丘疹:红色小疙瘩(直径<5mm),触痛明显。
4.脓疱:顶部有脓液的红色丘疹。
5.结节:深在的硬结(直径>5mm),疼痛显著。
6.囊肿:充满脓液的大肿块(直径>5mm),极易留疤。
7.特殊类型:还包括暴发性痤疮(伴全身症状)、机械性痤疮(由摩擦引起)、化妆品痤疮等。根据皮损类型和数量,临床上将痤疮分为轻度(Ⅰ级)、中度(Ⅱ-Ⅲ级)和重度(Ⅳ级)。
三
日常护肤新理念
1.温和清洁:选择pH5.5左右的弱酸性洁面,避免皂基产品。清洁后皮肤不应有紧绷感。
2.精准保湿:痤疮肌同样需要保湿,透明质酸等成分有助于修复屏障。
3.防晒必要:紫外线会加重炎症后色素沉着。优选质地轻薄的化学防晒或物理防晒。
4.成分选择:烟酰胺(控油抗炎)、壬二酸(抗菌调节角质)、低浓度水杨酸(疏通毛孔)都是有益成分。
四
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优化:增加脂肪酸(深海鱼)、抗氧化剂(彩色蔬菜)、锌(牡蛎)这些食物的摄入。
2.压力管理:规律有氧运动、正念冥想、保证睡眠。
3.习惯改变:避免用手摸脸、定期更换床品、选择无致痘性化妆品。
痤疮的治疗是一场需要耐心的“持久战”,平均见效时间为4-8周。切忌追求速效而频繁更换方案或自行挤痘。记住,每一颗痘痘都是身体的语言,治疗痤疮不仅是改善外观,更是整体健康的调整过程。
文字|整形美容外科 于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