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8岁的李师傅站在郑州一场抗癌交流活动的讲台上,声音洪亮地分享着自己的康复故事。台下听众或许难以想象,三年前他曾因膀胱癌陷入生死抉择——拒绝全切手术,选择中药保守治疗,如今竟恢复了正常生活:每天走一万步,和老友聊天,带小孙女玩耍。这段经历,或许能为同类患者提供另一种思考。

故事要从2017年冬天说起。李师傅偶然出现尿血症状,他没太在意,只当是普通膀胱炎,随便吃了点药便搁置一旁。直到2020年下半年,尿血卷土重来,且越来越频繁,半年后他已因严重贫血连路都走不动。2021年1月,他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膀胱内长了一个肿瘤,病理活检确诊为“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这是膀胱癌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类型。
河北医大二院的医生建议立即做膀胱全切手术,否则肿瘤可能进一步转移。但李师傅犯了难:全切膀胱意味着终身佩戴尿袋,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他和几个老友商量后,做出了大胆决定:“不切膀胱,试试中药保守治疗。”
2021年1月14日,李师傅慕名找到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院长。当时他尿血严重,必须靠导尿管辅助排尿,身体虚弱不堪。袁院长根据他的体质和病情开了中药方。没想到,用药仅10天,尿血明显减少,体力也开始恢复。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他右大腿长期麻木的症状竟也减轻了。

尽管整体向好,袁希福院长仍建议“中西医结合”:中药调理体质,西医定期监测病灶。李师傅采纳了这一方案。
2021年5月,李师傅带着同样患病的老友复诊时,状态已大为改观:尿血基本消失,腹部触摸得到的肿块变小,连多年的白癜风和便秘都意外改善了。此后,他坚持服用中药,但膀胱内病灶仍未完全消除,尿血偶尔反复。2022年3月复查,影像显示膀胱肿瘤较之前缩小了近三分之一。
2023年1月,在朋友建议下,李师傅接受了膀胱电切术,术后尿血彻底消失。但5月时,他因要照顾小孙女暂停了一个月中药,尿血很快复发。7月复诊时,他告诉袁院长:“以前大夏天得裹被子睡,现在穿裤衩也不觉得凉;双腿麻木也完全好了。”


2024年4月,李师傅站在抗癌交流活动现场时,距离确诊已过去三年。他没有炫耀“治愈”,只是平静地说起现状:“每天走一万多步,白天随便逛逛,和人聊聊天。”台下许多患者望着他红润的面色、稳健的步伐,眼里泛起希望。
回顾这段历程,李师傅的选择并非否定手术,而是在权衡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后,为自身争取了更适合的方案。中药帮他缓解了症状、改善了体质,而必要时的西医手术则阻断了病情进展。正如袁希福院长常说的:“癌症治疗没有‘非此即彼’,关键是让患者活得更有尊严、更有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