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血糖高不高,上厕所就知道?医生:尿液出现这3种变化要引起注意

52岁的老王是位货车司机,常年跑长途运输。他总觉得自己身体“结实得很”,平时唯一的爱好就是下工后喝两瓶冰啤酒解乏。

去年冬天,他开始频繁感到口渴,一天能喝掉两壶热水,夜里也要起夜两三次。但这些症状被他归结为“年纪大了”或“开车久坐憋的”,直到一次出车前的意外发现,让他彻底慌了神。

那天清晨,老王像往常一样去厕所。蹲下时,他注意到尿液颜色比平时深了许多,还带着一股刺鼻的甜味,甚至在马桶边缘留下了黏腻的痕迹。更奇怪的是,尿完后没多久,他又觉得口渴难耐,连喝了两大杯水才缓解。

当天下午,他在高速服务区停车休息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手脚发麻,差点撞上护栏。

妻子得知后,硬拉着他去了医院。检查结果让两人倒吸一口凉气:空腹血糖14.2mmol/L(正常应<6.1mmol/L),尿糖“++++”,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已出现轻度肾损伤。医生指着化验单说:“尿液的这些变化,其实早就给你敲过警钟了。”

老王的故事并非个例。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统计,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但超过半数患者早期因忽视身体信号而延误治疗。而尿液,正是血糖失控时最容易被忽略的“报警器”。

01

为什么尿液能反映血糖问题?

1.肾脏的过滤机制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净化工厂”,它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多余水分和电解质排出体外,同时保留对身体有益的物质。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葡萄糖会随着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被过滤到原尿中,但随后肾小管会将过滤出的葡萄糖几乎全部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健康人的尿液中通常检测不到葡萄糖,也就是“尿中无糖”。

然而,当血糖水平过高时,肾脏的“工作负荷”就会大幅增加。一旦血糖浓度超过了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上限(即肾糖阈,通常为8.9 - 10.0mmol/L),肾小管就无法将所有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多余的葡萄糖便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形成“尿糖”。

2.糖尿病与尿液的关联

糖尿病的核心问题在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被利用,从而使血糖水平失控,持续处于较高状态。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就像一把“钝刀子”,会慢慢损害身体各个器官,其中肾脏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之一。高血糖会破坏肾小球内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其通透性增加。

原本不应该漏出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就会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形成蛋白尿。如果不及时控制血糖,肾脏的损伤会不断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肾衰竭,需要依赖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02

尿液的3种异常变化

警惕血糖失控

1. 尿液泡沫多且持久不散

当发现尿液表面出现细小的泡沫,类似啤酒花,而且这些泡沫在10分钟以上都不消散时,就要警惕可能是蛋白尿。这是因为血糖长期过高,损伤了肾小球的滤过膜,使得血液中的蛋白质漏出到尿中。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信号,如果不加以重视,随着病情的进展,肾脏功能会逐渐恶化,最终可能进展为肾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尿液发黏、招蚂蚁

如果排尿后发现地面有黏腻感,或者吸引蚂蚁聚集,这很可能是尿糖阳性的表现。当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通常大于10mmol/L)时,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这种情况常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尿糖阳性不仅提示血糖控制不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3. 尿液颜色异常

尿液颜色异常也可能与血糖问题有关。深黄色的尿液可能是由于脱水或血糖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使得身体失水增多,尿液浓缩。而浑浊的尿液则可能合并了尿路感染,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细菌在高糖环境中繁殖更快。

另外,虽然血尿较为罕见,但一旦出现也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是糖尿病肾损害或泌尿系结石等原因引起的。出现尿液颜色异常时,应结合尿常规、泌尿系统B超等检查进行排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03

如何科学控糖?

饮食管理:避免高GI食物(如白粥、甜饮料),选择低GI主食(燕麦、糙米);控制每日碳水摄入量(占总热量50%-60%)。

运动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定期监测:普通人群:40岁以上每年测血糖;高危人群(肥胖、家族史)每半年测;糖尿病患者:每日测空腹+餐后血糖,每3个月测HbA1c。

就医指征:出现尿液异常+口渴、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需立即就诊。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谢芯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血糖高不高,上厕所就知道?医生:尿液出现这3种变化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