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心脏也有自己的“年龄”。有的人才50岁,但心脏已经60岁了;而有的人已经60岁,心脏却能媲美40多岁的中年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最新研究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与肚子里那团“既看不见又捏不着”的内脏脂肪有关。
这项研究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研究人员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详细分析了21000多名英国成年人的脂肪分布情况,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每个人的心脏打分,按照心脏和血管的老化程度计算出“心脏年龄”。研究人员对比“心脏年龄”和实际年龄得出年龄差,再分析脂肪分布对年龄差的影响。
结果发现,人们身上的脂肪也有好坏之分。其中,最“坏”的莫过于内脏脂肪,它是心脏衰老加速的“最强预测因素”,无论男女,只要内脏脂肪多,心脏年龄大概率会比实际年龄大。这里说的内脏脂肪,可不是肚皮下那块能捏起来的“软肉”,那是腹部的皮下脂肪,而是藏在腹腔深处,包裹着肝脏、胰腺、肠道等器官的脂肪。另外,那些在肝脏堆积的脂肪,以及偷偷“钻进”肌肉间隙的肌肉脂肪,都是心脏衰老的“加速器”。
有意思的是,如果女性臀部和腿部脂肪多一点,也就是梨型身材,却能延缓心脏衰老。不过,这种保护作用在更年期后会明显减弱。
这项研究用数据再次说明,只看体质量指数(BMI)是靠不住的。举个例子,BMI为28的两个人,一个是肌肉发达的运动员,另一个则是久坐不动的打工族,他们面临的心脏病风险有很大差异,问题就在于他们的体重是来自肌肉还是内脏脂肪。
内脏脂肪如何伤害心脏
为什么内脏脂肪对心脏健康这么“不友好”呢?这可能与以下三点有关: 一是内脏脂肪中的免疫细胞会释放炎症因子,使心脏和血管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环境中,加速心脏老化; 二是内脏脂肪会扰乱代谢,引发胰岛素抵抗,血糖无法被正常利用,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心脏供血不足进而更容易老化; 三是内脏脂肪压迫器官,可能会间接影响心脏舒张功能,久而久之使心脏功能下降。
您可以做什么
既然内脏脂肪危害这么多,我们怎样才能“赶走”它呢?
首先是选对运动,动起来。运动是减少内脏脂肪的有效方式,您可以尝试有氧运动加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组合,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搭配1~2次HIIT,比如快走2分钟,冲刺跑1分钟,重复10~15组。如果没时间,那么每天做20分钟家务活也比久坐强,即便体重没下降,坚持运动还是可以保护心脏的。
其次是吃对饭,别踩坑。不用刻意节食,但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全谷物、蔬果和优质蛋白质;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烹饪时少油盐,多蒸煮。
最后是管理体重,关注腰围。腰围可以初步判断内脏脂肪是否超标,我国标准是成年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若腰围超标,即便体重正常,人们也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心脏衰老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内脏脂肪可能是“幕后黑手”。我们可以通过科学运动、合理饮食减少内脏脂肪。让腰围缩小1厘米,您的心脏也会年轻一些。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刘健
策划:郑颖璠
编辑:王千惠 于洋
校对:杨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