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伤春悲秋”,秋季容易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对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岳伟华表示,秋季天气转凉,日照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多属于正常生理和心理反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秋季这类情绪困扰可以通过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有效缓解。
情绪波动时间长且严重
应尽早就医
那么,秋天对于哪些人群更需要留意心理状态呢?岳伟华指出,当出现情绪低落、紧张不安、心烦意乱等情绪波动的时候,可以从两方面判断是否需要专业帮助。
一是持续时间。如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心慌等情况,出现半年以上,或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问题持续时间超过两周,需要引起重视。
二是严重程度。若情绪问题已经明显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或社交,应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专业的干预。
“符合上述时间和程度的标准,建议尽早就医。”岳伟华说,对于少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秋季需要警惕复发。预防复发的方式包括:坚持规律服药、定期复诊,患者本人或家属需要留意患者的睡眠、情绪及行为变化,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要保持
对心理问题的科学认知
岳伟华强调,对于心理问题,应该树立两种积极的心态:一是正常化,二是别标签化。
“正常化”是指我们心理上的异常和不适跟身体的不适一样,需要被正视,该寻求专业帮助的就大大方方地去,积极求助是勇敢自信的表现,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人包容理解的环境。
“别标签化”是指不要因为短暂的情绪波动就紧张兮兮,随意给自己贴标签。最终诊断或判断是否需要专业干预,必须由精神科医生通过面谈和系统评估来确定。
“总之,我们要保持对心理问题的科学认知,如此才能更好地应对季节变化带来的心理挑战。”岳伟华说。
怒火上涌
可试试“情绪暂停法”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有情绪马上就要崩溃或者感觉压力特别大的瞬间,在这个时候,有没有一种能立刻用得上、快速见效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呢?
岳伟华介绍,当突然感觉焦虑、怒火上涌的时候,可以试试“情绪暂停法”:一停,二吸,三观察,四继续。
一停:先立刻停下手里的事情;二吸:做一次缓慢深长的呼吸;三观察:快速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状态,也许会发现“现在心跳很快,气得发抖”,这个时候就要等自己先冷静一下;四继续:冷静一会儿后,再继续处理刚才的事情。
岳伟华表示,这个方法如同一个心理刹车,能有效避免在情绪冲动下言行失控,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在和他人发生争执时,话越说越冲,快要控制不住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主动使用“战术性暂停”。暂时中断对话,等冷静后再谈,这能为理性对话保留空间。
对左右不了的事
要学会适应和接受
情绪低落、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又该怎么办呢?岳伟华指出,可以用“5分钟启动法”,做一些无关的小事,比如站起来溜达5分钟,或者用5分钟的时间整理一下桌面。这些微小的行动,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情绪困境。
另外,还有一个能快速起效的小技巧——蝴蝶拍。将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像蝴蝶扑打翅膀一样,左右交替拍打自己,也可以闭上眼睛,想一件让自己安心的事情。拍打几分钟之后,我们的情绪会慢慢平静下来,能够使我们与积极的心境和情绪重新进行连接。这些方法操作非常简单,也可以有效地调节常见的情绪问题。
岳伟华还提醒,工作和生活当中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要学会换位思考,对自己左右不了的事情要学会适应和接受。正确使用“松弛感”而不“躺平”,不失为处理矛盾和缓解紧张情绪问题的办法。如果需要心理帮助,也可以拨打“12356”电话来咨询。
记者|| 董超
编辑 || 颜红波
校对 || 郑春华
审核 || 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