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的一声,一条1100元的转账信息出现在微信聊天框。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医师廖文胜愣住了。转账人——小冬(化名),是他曾经的患者。
1年多前的故事再次浮现。廖文胜不禁笑了,他点击了接收,并对自己说:“这个赌,赢了!”
“医生,我这能治吗?”2024年春天,一个年轻人走进廖文胜的诊室。他凸起的后腰将内衣顶出一个大包;拉开裤子,腿上还有一大片溃烂。这个人就是小冬。
廖文胜一眼看出,这是先天性腰椎畸形导致的脊柱后凸,治疗难度和风险很大,手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加重神经损伤。但是再不治疗,小冬下肢麻木无力的情况将越来越严重。
拿着片子看了许久,廖文胜很确定地说:“这个手术该做,也能做!”
可住院几天,小冬一直缴不上住院费。大家这才知道小冬的身世:他自幼因病被父母遗弃,打工赚钱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病。但此前因辗转求医,小冬攒下的万把块钱已经见底。
后来,在该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征的支持下,廖文胜积极协调慈善基金会,解决了部分费用难题。但谁来签署手术同意书,成了新的问题。
小冬有一位养父,但两人已多年没有来往。经过劝说,养父终于同意配合签字,但要求先汇300元路费。廖文胜垫付了这笔费用。
“术后你去哪里康复?”廖文胜忍不住追问。“去公园吧,我睡过长椅,挺好。”小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脊柱手术康复期漫长而关键。廖文胜又一次软下心来,联系上小冬的同学,为他落实了住处。
终于如期到了手术日,无影灯下,廖文胜精细操作,历时7个小时,才顺利完成手术。小冬驼了20多年的腰终于挺直,术后身高增长了6厘米。
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照护下,小冬顺利康复。出院时,除医保和慈善救助外,还需支付2万余元费用,廖文胜为其垫付(后通过“阳光脊柱工程”报销)。
“主任,能借100块钱吃饭吗?”“主任,能借500块钱租房吗?”出院后,廖文胜偶尔会收到小冬的微信求助。这样的帮助,一直持续到小冬康复痊愈。
接收小冬的转账后,廖文胜回复说:“看到你开始新生活,比还钱更让人高兴。”
此时,廖文胜看到了那个曾蜷缩的生命正在绽放!2024年夏天,小冬找到工作,自食其力;当年冬天,他就登顶泰山,脊背挺直。2025年春天,小冬在草原骑马,笑容坦荡;甚至还找到对象,奔赴爱情……(本报记者 朱晓娟 通讯员 李伟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