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春主任:肿瘤最后阶段,治疗核心已从 “清除肿瘤” 转向 “减轻痛苦、维持尊严、延长有质量的生命”。从中医 “以人为本、扶正护元” 的理念来看,中药此时并非以 “抗肿瘤” 为目标,而是通过调理身体失衡的状态,帮患者缓解不适、护住正气,让最后阶段少些痛苦、多些舒适。
肿瘤最后阶段,患者常被疼痛、乏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困扰,中药能针对性缓解这些不适,避免症状持续消耗身体。比如面对疼痛,会根据 “气血瘀滞” 或 “阳气亏虚” 等不同证型,通过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等思路减轻痛感,减少对强效止痛药的依赖;针对恶心呕吐、食欲差,多从健脾和胃、化湿降逆入手,改善恶心感,让患者能吃下少量食物,避免因完全无法进食导致快速虚弱;对于乏力、气短,会以益气养血的思路帮患者恢复少许体力,比如从卧床不起到能短暂坐起、说话,维持基本的身体机能。
同时,最后阶段患者的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易衰退,中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脏腑,减少感染、水肿、便秘等并发症,避免病情急转直下。脾胃是 “气血生化之源”,哪怕患者只能吃流食,也会通过健脾祛湿的思路调理,帮脾胃更好地吸收营养,避免食物变成 “湿浊” 加重身体负担,减少腹胀、腹泻;若出现肝肾损伤相关的水肿、尿量少等问题,会以健脾利水、滋阴养肝的方向减轻肝肾负担,缓解不适,延缓功能衰退;针对长期卧床、气血不足导致的便秘,会用润肠通便的思路帮助患者规律排便,避免因便秘引发腹痛、腹胀,进一步消耗体力。
除了身体不适,最后阶段患者还可能有烦躁、失眠、焦虑等情绪问题,中药也能通过 “调畅气机” 间接改善情绪,帮患者保持相对平和的状态,维持生活尊严。比如面对失眠、烦躁,会从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角度缓解焦虑、帮助入睡,避免长期失眠加重乏力与情绪崩溃;若患者精神萎靡、淡漠,且伴随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等气血两虚的表现,会在益气养血的基础上兼顾安神,帮患者恢复少许精神,能与家人简单交流,而非持续昏睡。
马长春主任:需要明确的是,中药不是肿瘤最后阶段的 “救命稻草”,而是 “舒适辅助”。要避开 “能逆转肿瘤”“延长很久寿命” 的误区,中药的核心作用是帮患者 “少遭罪”—— 能吃下一口饭、少疼一阵、睡个安稳觉,这些微小的改善对患者而言都是生活质量的极大提升。同时,用药需严格遵医嘱,根据患者的体力状态、症状调整方案,避免使用药性猛烈的药材,以免加重身体负担;若患者已完全无法进食、意识模糊,不必强行喂药,此时更应通过按摩、翻身、陪伴等护理,让患者舒适度过最后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