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从头到脚”防血栓,关键是做好这8件事|世界血栓日

世界血栓日

关注血栓风险,守护生命健康

2025年10月13日是第12个“世界血栓日”。今年主题是“从头到脚,掌握主动:预防血栓,守护健康”。提醒我们:血栓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唯有主动预防,方能守护生命。

特别邀请到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主任、安徽省最美医生殷世武主任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认识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这些血栓可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称为肺栓塞,PE)。DVT和PE合称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二、血栓形成的原因

1.血管壁损伤:创伤、手术、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等容易形成血管壁损伤。

2.血流缓慢:通常存在于长时间卧床、久坐不动、活动受限、肥胖或怀孕等情况。

3.血液高凝状态:恶性肿瘤、孕期、激素治疗及创伤或下肢、髋部、腹部、盆腔手术等都容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

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 血栓家族史

• 激素疗法

• 手术,特别是髋关节或膝关节手术

• 恶性肿瘤

• 妊娠

• 长期卧床

• 吸烟

• 肥胖

四、血栓的症状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

• 疼痛

• 压痛

• 肿胀

• 皮温升高

• 红肿

肺栓塞的症状:

• 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

• 呼吸急促

• 胸痛(深吸气时加重)

• 心率加快

• 头晕或晕厥

五、血栓日常防控建议

1.提防久坐不动

建议在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动”的习惯,久坐1小时应休息片刻,起身活动。长期卧床的患者必须定时更换体位,并积极进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训练,家人或护工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推拿,以促进和加快肢体血液循环,不给血栓“萌芽”的机会。

2.适度运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走路、游泳、慢跑等,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血液循环,防止血流减慢,预防血栓形成。

3.健康饮食

预防血栓,建议多喝水,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

4.稳住血压、血糖、血脂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都是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及早控制,就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

5.戒烟限酒

小小的一支烟会在不经意间摧毁全身各处血流所经之地,后果不堪设想。限制酒精摄入也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6.缓解压力

加班、熬夜、压力剧增会使动脉应激性堵塞,甚至会导致动脉闭塞,引发心肌梗死。劳逸结合、放松身心、充足睡眠,对于心脏健康很有帮助。

7.规律排便

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致腹内压增高,阻碍下肢静脉回流。

8.定期筛查

深静脉血栓、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需定期筛查,特别是家族有静脉血栓病史者,应进行深静脉血栓相关检查。

据了解,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是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安徽省“十四五”临床重点专科、合肥市医学重点学科。学科下设肿瘤诊疗组、非血管及疼痛诊疗组、动脉诊疗组和静脉诊疗组四个亚专业,在椎间盘突出症及慢性疼痛微创综合介入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外周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肿瘤综合性介入治疗、食管支架治疗良、恶性食管狭窄介入治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其中部分项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专业诊疗服务。

专家介绍

殷世武,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学科带头人,安徽省最美医生,中国名医百强榜骨骼关节介入治疗百强名医,合肥市名医工作室领衔人。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骨关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老年医学学会介入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合肥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合肥市介入医疗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合肥市介入 (核医学) 质控中心主任。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合肥市十大杰出青年、合肥市十大创新能手、合肥市十大创新人物、合肥市十佳医生、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多年来注重科研和临床的结合,擅长全身各系统疾病的介入诊疗和影像诊断,尤其擅长全身各部位血管性病变,如糖尿病足、动静脉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综合介入治疗;全身各部位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及各种管腔内支架置入和取出术;各类急慢性疼痛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从头到脚”防血栓,关键是做好这8件事|世界血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