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人能活多久看起夜就能知道?医生:寿命长的人,起夜会有这3特征

在静谧的夜色中,68岁的王大爷又一次安稳地睡着了。邻居有时开玩笑说:“你这把年纪,还能一觉到天亮,真让人羡慕!”王大爷总是笑着回答:“身体没大毛病,半夜基本不往厕所跑。”

其实,很少有人意识到,起夜背后隐藏着身体运作的重要信号。有些同龄人在夜晚辗转反侧、几次三番地跑厕所,白天则精神萎靡。王大爷的长寿秘诀,真的就藏在这普普通通的“夜间小事”里吗?

医生提醒,人的寿命长短,夜间起夜的表现确实能看出端倪,特别是,寿命长的人在起夜习惯上有三大特征。你有没有中招?也许,你的夜间小习惯,比家族遗传还更能预警健康。

很多人把频繁起夜归咎于“年纪大了”“喝水多”,其实背后的科学依据不止如此。正常成年人夜间起夜1次以内为佳,若超过2次就可能暗示身体某些功能走下坡路

为什么说起夜频繁值得警惕?

一 是肾脏功能可能减弱。

肾脏本应高效把控体内水分和废物,年龄增长后部分人肾单位减少,调节功能减弱,于是夜里尿多、次数多。研究表明,健康长寿人群的肾脏状态明显优于同龄人,夜间起夜次数更少。

二 是睡眠状况与神经系统健康相关

夜间容易醒来,多半神经系统对睡眠节律调控力下降,睡得浅、易尿意惊醒。三是循环系统的衰退。如果频繁起夜还伴水肿,尤须重视,因这与心血管、肾脏等系统密不可分

不止如此,睡眠质量也影响机体修复与免疫力。据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公布,每晚深度睡眠时间低于4小时者,五年患慢病风险增加18.3%。可以说,夜里起夜的表现,是身体多系统“协作能力”的综合反映,绝非单纯小事。

长寿人士的三大起夜特征:细节见健康

医生通过大量流调和临床随访,归纳出长寿人群夜间起夜的三大健康特征,这也是判断身体老化速度的重要参考。

起夜次数少且能快速重新入睡

和那些一晚奔厨厕两三次、然后翻来覆去难以再次入眠者不同,长寿者多半整夜安然,偶有一次起夜也能在5-10分钟内重新进入深度睡眠。专家指出,这反映了大脑与泌尿系统的良好“协同”,神经内分泌系统依然高效。

起夜后第二天依旧精神好,不感到乏力或白天困倦

有调查显示,80岁以上健康老人群体,夜间即使偶有起夜,晨醒后也能保持清醒、记忆力佳、行动敏捷。这说明其内分泌与自我修复体系依然有活力,能抵消夜间小干扰对整体机能的影响

起夜不伴随水肿,夜尿量不过多或明显增加

不少人白天脚踝正常,半夜或清晨却发现“脚肿一圈”,这多为循环障碍或肾功能预警。长寿的人起夜后下肢、眼睑无水肿,身体水分代谢良好,肾脏能高效过滤多余废物

一项来自《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数据显示,健康人夜尿排量占全天尿量不应超过35%,高于此阈者慢性肾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因此,“不肿、不多、不频”就是健康的夜间“信号灯”。

起夜异常,生活该怎么调整?三步助力夜间健康

起夜频繁、睡眠断断续续或伴有水肿问题,怎么办?权威医生给出三步建议。

科学控制饮水,晚上18点后减少大量饮水、忌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每日建议饮水总量1200-1500ml,晚餐后约400ml即可。实验证明,这样可使夜间起夜频率下降23.4%

优化作息与锻炼,保持规律睡眠和适度体力活动

每周快走5次、每次30分钟(速度以“能自如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既能提升神经系统调控能力,也有助心肾功能。数据显示,规律锻炼老人起夜次数较少,睡眠更深,慢病发病率较对照组低14.8%。

关注慢性病筛查,若起夜频繁且有乏力、水肿、尿液量异常等表现,建议早做肾功能、血糖、前列腺等相关筛查

疾病早发现、早干预,远比单靠饮食作息更关键。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深睡眠促进健康的机制及其防治意义》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年6期

《夜间排尿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关系研究》北京协和医学院学报,2023年2期

《肾脏健康与长寿》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年4期

《健康成年人夜间排尿标准探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1年10期

《老年人深度睡眠障碍与慢病相关性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8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人能活多久看起夜就能知道?医生:寿命长的人,起夜会有这3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