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杰综合征,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就是阳气不足、筋脉失养。
夏季天地之间阳气最旺,人体阳气也浮越于表,正是温补体内阳气的最佳时机。
中医有句老话:“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梅杰综合征这病,根子在阳气亏虚,筋脉失于温煦。
阳气就是人体的动力源,亏了自然转不动。筋脉得不到阳气温养,就会像缺油的机器,出现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等症状。
夏天借天时补阳,一个夏天顶过三个冬天。
梅杰综合征患者的问题就是阳气失其位。该在下的跑上面去了,该温筋脉的反而不够用。三个招式,看着土,但管用。这是98岁老中医压箱底的东西,他自己就是这么调养的,90多岁还能给人看病,手稳得很。
第一招:疏通阳气通道。
梅杰综合征患者往往经络瘀滞,阳气运行不畅,所以首先得通。阳气瘀滞,就会形成上热下寒的格局。上面心火亢,下面肾阳虚,中间又堵着,阳气上不去下不来。
方法:
一、推揉胆经+拍击环跳
坐在床上,右腿屈曲,左手从髋关节沿大腿外侧胆经推至外踝。胆经就在裤缝线位置,推的时候力度以皮下有酸胀感为宜,每侧50次。推完后,用空心掌拍击臀部环跳穴,就是侧卧时股骨大转子那个凹陷处,每次拍100下。
二、踮脚震颤操
双脚并拢站立,脚跟抬起,以脚尖为支点,让身体轻微震颤1分钟,然后缓慢落下脚跟,重复5次。
这个动作看着简单,学问可大了。踮脚时小腿肌肉收缩,能给阳气泵加压。震颤能刺激足底涌泉穴,涌泉是肾经起点,能引下焦阳气上达四肢。涌泉一动,百脉皆通。
第二招:固护中焦阳气——脾胃温养法
脾胃是后天之本,中焦通了,阳气才有生化之源。梅杰综合征患者多见脾胃虚弱,中焦不通。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升降失常,阳气就堵在中间。时间一长,上热下寒的格局就形成了。
方法:
一、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改良版
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左手向上伸直,掌心朝天,右手向下按压,掌心朝地,同时腰向右侧弯,保持5秒后换侧,重复10次。
这个动作通过左右拉伸,刺激中焦气机升降。夏季脾胃易受暑湿困扰,此式如同搅动脾胃的浑水,让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脾胃一通,百病不生。
二、腹部"龙摆尾"按摩
仰卧,双膝屈曲,双手叠放于肚脐。以肚脐为中心,先顺时针画大圈揉腹30次,再逆时针30次,力度以腹中微热为宜。
揉腹,就是给脾胃这个锅加热,促进运化。顺时针是顺着结肠方向,助降浊;逆时针是逆结肠方向,助升清。这一升一降,中焦气机就活了。
第三招:引火归元——肾阳封藏法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纳气。梅杰综合征患者多见肾阳不足,虚火上浮。夏天阳气外浮,如果不懂收藏,到了冬天就没阳气可用了。所以第三招是要把浮越的阳气引下来,封藏在肾中。
方法:
一、"水火既济"站桩
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膝微屈,双手在丹田前呈抱球状。想象下丹田(肚脐下3寸)有一团暖火,上丹田(两眉之间)有一汪清水,水火慢慢交融。持续站1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度。
站桩的奥妙在于心肾相交。
梅杰综合征患者多是心肾不交,上面虚火乱窜,下面肾阳不足。站桩时的抱球势,是在调整这个失衡。就像烧水,底下要有真火(肾阳),上面要有真水(心阴),水火交融才能产生元气。这个元气,就是推动人体的原动力。站桩是在炼精化气,把有形的精微物质转化成无形的阳气,这是药物做不到的。
二、搓腰眼+擦涌泉
双手搓热后,快速摩擦腰部腰眼穴(第四腰椎旁开3.5寸),搓100次至发热。再用拇指揉擦足底涌泉穴100次,至脚底发热。
腰为肾之府,搓腰眼给肾脏加热。涌泉是肾经起点,擦涌泉能引浮越的阳气下潜,避免上热下寒。这两个动作配合,一个温肾阳,一个引火下行,这就叫引火归元。
梅杰综合征看着难治,其实就是阳气的事。阳气足了,筋脉得养,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等症状自止。
这三招很土,但土方子治大病。关键是要坚持,一个夏天下来,很多人症状都能减轻大半。
记住,功法要在早上七点到十一点做,这时候阳气最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