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懒,或许是心理创伤的一种表现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总是拖延、缺乏动力、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时,我们很容易给他贴上“懒惰”的标签。然而,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表面上看起来的“懒惰”可能并非性格缺陷或道德问题,而往往是心理创伤的一种表现

懒惰背后的心理机制

懒惰在心理学上指心理上的厌倦情绪与散漫状态,表现为精神松懈、行动怠惰,常伴随拖延、依赖他人或情绪波动。但其成因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如果你经历过创伤,也许你需要知道的是:这并不是“懒惰”。越来越多的心理专家认为,“懒惰”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它常常是一种创伤反应。当有人说“我就是做不动”,心理专家常常听见的其实是:“我累了,我害怕,我的身体正在保护我。”

这种看起来的“懒惰”本质上是神经系统的冻结。当我们长期在压力或创伤环境中生活,大脑可能就会通过学习“延迟行动”来自我保护。回想过去,每次当你尝试做点什么,就被批评、被否定、被惩罚,结果因此而变得绑手绑脚、畏首畏尾,最后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害怕错误与失败、担心再一次被攻击的恐惧。

五种“创伤型懒惰”的表现

心理专家Danish Bashir指出,有几种“懒惰”其实并非软弱或不负责任,而是一种埋藏很深的创伤反应。

1. 冻结拖延者:不是不想做,而是“卡住了”。有时候,“懒惰”的本质是神经系统的冻结。就算现在的你,已经不再处于那样的危险中,但你的身体还是会不断告诉你:“等一下,不要动,现在不安全。”这不是懒,也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你整个人都卡住了。

2. 麻木生存者:不是没梦想,是习惯于不被允许有梦。你并不是没有目标,而是从来不被允许去拥有它们。在自恋型关系里长大,梦想往往沦为笑柄。你被迫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不断地切割自己、缩小自己。

3. 伪舒适追寻者: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太缺安全感。你不是真的恋栈舒适圈,而是你的人生从来没真的安全过。这种追求表面看起来像“耍废”,但其实是身体在说:“我只想好好活着,不再受伤。”

4. 过载型思考者:不是不想行动,而是脑子已经烧坏了。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下,会让你的大脑被迫习惯“过度警戒”的状态。你的思绪总是在高速运转,总是在预演最坏情况,长年下来,脑子整个都烧坏了。这不是偷懒,而是身心超载的求救信号。

5. 害怕实现的梦想者:不是没梦,而是深信耀眼会招致惩罚。你有梦,只是每次靠近一点点,恐惧就会掐住你的喉咙。这样的创伤让你深信,一旦太耀眼,就会招致惩罚。所以你躲起来,收敛自己,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你还记得那种“想要更多”却被重重打击的痛。

创伤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功能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创伤会直接影响大脑的执行功能,这正是许多“懒惰”表现背后的生理基础。

执行功能就像大脑的“总经理”,负责规划、组织、专注和完成任务。但经历过创伤的人,这一块功能往往会受到影响。研究显示,大脑中负责这些能力的区域(前额叶皮质)在创伤中特别脆弱。

当我们受到威胁时,大脑会启动“求生系统”——激活掌控恐惧的杏仁核,这会让我们进入高度紧张、应急的状态。如果你在童年时期就经历过这些状态,这种“生存模式”可能就成为了你大脑的默认设置。也正因此,你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很难开始一件事、很难集中注意力、时间和计划混乱。

严重心理创伤可能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包括情绪困扰、认知和思维问题、行为改变、身体症状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等。

从自我批判到自我理解

创伤幸存者往往面临能力与内心期望之间深刻的不匹配。你可能会设定难以置信的高目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当这些目标感觉遥不可及时,你会陷入羞耻。这种羞耻感会自我强化:“看到没?我懒。我根本没法试。”

但真正发生的是你的神经系统在要求你慢下来,去重置,去疗愈。你的身体不仅能记住创伤,还能发号施令。有时候,它会说“不”。这不是因为你不在乎,而是因为你的大脑停留在生存模式。重新启动很难的原因是因为大脑开启了生存模式,意识到只有少耗电才能活下去,当然会选择省电模式维持生命体征。

康复之路:从理解到疗愈

对于那些因创伤而“懒惰”的人,责备自己可能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相反,以下方法可能更有帮助:

1. 用温柔的好奇心对待自己:当你再次听到那个批评自己的声音时,试着停下来,对自己说:“也许这不是懒惰,也许这是我的身体在说,我太累了,我需要照顾。” 给这些情绪命名:疲惫、焦虑、恐惧、无力感……你不是放弃了,而是在更深地理解自己。

2. 设定温柔的目标:很多创伤幸存者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太高了,几乎无法完成,然后又陷入自责的循环。不如给自己设一个温柔的小目标:即便今天只有60%的状态,也能做到的那种。完成了,就鼓励自己。慢慢地,你会重新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

3. 允许自己好好休息:休息不是生产力的敌人,而是基础。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充电。追求舒适,不是堕落,而是你在长年风暴以后,终于想要给自己一点温柔。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寻求专业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探索深层次的问题,处理创伤,并提供适当的应对策略。

5. 基础自我照顾:解冻自己的能量最快有效的方法是,首先就是要好好的吃饭喝水,好好的睡觉,让大自然的力量来治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结语

有些“懒”不是“懒”,而是我们为了活下来所发展出的“保护机制”。它们不是弱点,而是身体替你挡下风雨之后留下的印记。认出这些懒惰背后的创伤,是一种深刻的自我理解,而接纳它们,才是真正改写命运的第一步。

告诉自己,你并不懒。你只是曾经很努力地,活过一段没人看见的痛。而现在或许是时候换一种方式,在认同与接纳自己的前提下,一步一步摆脱过去的阴影,试着走向你真正向往的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懒,或许是心理创伤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