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金气秋分,养肺正当时

北宋江西诗派谢逸在《点绛唇》中写道,“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象极为特殊,其两种代表意象恰好截然相反——半是收获半萧瑟

秋分更是秋季最为中立的一个节气,斗指酉,即北斗指向正西方向,太阳黄经180°,每年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风也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后改至八月十五中秋。2018年开始,我国又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后,白天秋老虎余威仍在,依旧炎热,但早晚气温明显下降,体感转凉,秋燥愈发明显。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此描述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季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使肺气得以清肃下降。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中又写有,“肺之合皮也,共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就肺与心的相互关系来说,心主血脉,上朝于肺,肺主宗气,贯通心脉,两者相互配合,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所以说,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之母,血至气亦至。

就卫气营血来说,人的生理构造中,肺静脉将吸入肺内的氧气输送至心脏,肺动脉将代谢的二氧化碳传输至肺,呼出体外。

人们也发现,人体的皮肤其实也一直在像肺一样进行“呼吸”,不过很微弱。同时,皮肤也能够排泄一部分的代谢产物。

肝脏是人体糖和脂肪代谢的核心器官,而糖和脂肪的代谢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为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而从营养到能量的转化,都离不开血氧的参与。

通常,我们认为,肺属金,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在中医阴阳五行中,火克金、金克木,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直接关联就是,心火通过温煦作用抑制肺金的过度收敛,而肺金通过肃降功能调节心火的亢盛;肝气升发有助于肺气的肃降,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上亢、促进肝气条达。

另一方面,土生金、金生水,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肺主气,脾益气,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能助肺益气。故有“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

肾主水液,肺主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人体内水液经过肺气宣降,营运周身。肺司呼吸,肾主纳气,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且又有“其本在肾,其标在肺”之说。

中医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的整体观,从来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标本兼治,更有同症不同方,同方不同量的特点。这同西医的循证恰好相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提到,“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又有“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

所以,中医养生一直就有“秋吃白,病不来”的说法。故,秋季饮食当以白色食物为主,如百合、莲藕、山药、白萝卜、梨、银耳、杏仁等。这些食物均入肺经,可滋阴润燥。

同时,还要“少辛多酸”,少食辛辣刺激之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以免助燥伤阴;适当增加酸味食物,如葡萄、山楂、柚子等,以酸收敛肺气。

秋高气爽之际,也正适合登高,以望远之情而避肃杀之气,以丰收之意而激喜悦之心,正所谓“忧伤肺,喜胜忧”。

东方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四季的更迭中,要学会顺应天时,调整身心,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金气秋分,养肺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