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运动降糖实锤!上海交大研究:这2种运动降血糖效果最佳

“王阿姨,最近感觉好多了吗?”

诊室里,68岁的王阿姨有些局促地笑着,“医生,我血糖上次不是有9吗?我照您说,每天跳广场舞,晚上还快走,现在一量,才6.7!”

医生点点头:“坚持运动就是好,控制得不错啊!不过,经我们新分析发现,光靠一种运动可能还不够——如果能两种搭配,降糖效果更棒。”

这个建议让王阿姨犯了迷糊,“医生,哪两种运动管用?”

别着急,答案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研究,给出了更科学、更直接的降糖“实锤”,帮中老年朋友活得更安心——2种运动,控糖效果堪称最佳。到底是哪两种?为啥同时做比单打独斗更有效?真的能像王阿姨一样,眼睁睁看着血糖降下来?

要想健康长寿,这次的研究你一定要看下去。

运动能不能真降糖?专家这样说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防控全靠饮食和药物,其实“运动降糖”已写进中国防控指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3年一项针对800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规律运动的人,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12.8%,糖化血红蛋白(衡量3个月平均血糖)下降9.5%。

原理是什么?

一方面,运动能直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血糖能被更快“运走”。另一方面,肌肉活动越多,血里的葡萄糖就有地方可去,不至于淤积损害身体器官。

还有更权威的数据支持: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运动对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减重效果非常显著,长期坚持能将糖尿病并发症风险降低近15%

别忘了,很多糖友光靠药物能控住血糖,但只要适当增加运动,能“锦上添花”,安全又省钱。

坚持这两种运动,2个月后血糖或有3大变化

那么,哪两种运动最有效?怎么运动才算科学?

根据上海交大团队发布的实验数据,对比多项运动方式后发现:

快走结合抗阻(力量)训练,血糖控制最显著

给身体带来的积极变化主要有:

首先,空腹血糖普遍下降。研究对象中坚持快走+抗阻训练8周后,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1.1mmol/L,比仅快走组高出30%

其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这项“隐蔽”指标直接反映长期控糖效果。实验组降幅高达1.2%,有效压制血管损伤风险。

第三,午后血糖波动变小、饥饿感明显减轻。很多人运动后一到下午饿得发慌,结果发现组合训练能让血糖更平稳,减少低血糖风险。

这里要注意,抗阻训练并非非得去健身房举大铁

上海交大团队给出的家庭实操建议包含:

1.抱矿泉水瓶深蹲、墙壁俯卧撑

2.椅子上反复起坐

每周3、5次,20-30分钟,搭配快走,每天累计步行40分钟以上,坚持两个月,血糖改善效果最好

王阿姨就是这么做的。体检发现,她不仅空腹血糖降了,总胆固醇也下降了7.4%,整个人精神头都更足。

不给血糖反弹机会,这几点建议帮你长期巩固

很多人坚持运动,中途却因方法不当、负担太重半途而废。怎么做才能既有效又易坚持?

建议日常这样安排:

优先选择快走+抗阻结合:

快走要“慢到能喘气说话但不能唱歌”,每次20分钟起;

抗阻训练不求大重量,注重动作规范、次数适中。

循序渐进制定计划:

刚开始每周3次,逐步加到5次。体力不足时分阶段完成,哪怕一次10分钟也有效

饮食作合理搭配:

运动日早餐摄入优质蛋白(如豆浆、鸡蛋)可增强代谢,摄糖量要比平日减少10-15%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准备好家用血糖仪,每周固定时间检测。

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不可盲目停药。

最关键一点,是将运动当作每日“约会”,和老友结伴、利用社区资源,增强趣味性。高质量运动不等于高强度,而是科学、规律、可持续。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运动与代谢研究报告(2023)》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运动指南》

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6.《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7.《健康快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分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运动降糖实锤!上海交大研究:这2种运动降血糖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