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医学界发现。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大多有这5个特征

“王大爷,今年83岁,整整管住糖尿病快30年”。说到这里,王大爷笑得合不拢嘴——小区的邻居们总是用惊讶和羡慕的目光看着他。“别看我年纪大,照样能和老伴一起去跳广场舞,血糖控制得还比年轻人稳!”但大家不知道,十几年前,王大爷险些因为血糖飙高住进ICU。医生说,如果不加控制,“可能连现在一半的年龄都活不到!”

是什么让一些糖尿病人安然迈进八十高龄?难道只是“命好”?

其实,医学界经过多项权威研究,已揭示出5个常见的长寿特征——这些特质,并不是天生拥有,而是靠长期的生活习惯养出来的。那么,这5个细节,你自己都做到了几条?尤其是第3条,很多患者都忽视了。别等到并发症出现才后悔,认真读完,一定会受益终身。

糖尿病常被贴上“慢性消耗、寿命减少”的标签。那么,长寿糖友的差别究竟在哪里?不少人疑惑,控制好血糖就足够了吗?事实并非如此。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针对780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数据显示,管理得当者的平均寿命较同龄无糖尿病人仅低2.5岁,且80岁以上比例高达18.6%。研究进一步表明,寿命延长与单纯控糖无关,而与血压、血脂、饮食、运动、心理5项指标紧密相关

首先,科学控糖只是基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到,糖化血红蛋白常年控制在7%以下,是减少并发症、守住寿命底线的首要条件。另外,长寿的老年糖友普遍能保持稳定的晨起空腹血糖,一般维持在5.6-7.2mmol/L区间。血糖大幅波动,反倒增加风险,但不少刚开始治疗的糖友,却以为越低越好,这其实大错特错。

其次,“三高”管理同等重要北京协和医院的回顾性分析发现,糖尿病并发症人群中,近68%是因为忽略了血压、血脂的联合干预。对比长寿组和普通组,8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90%都能把血压压在140/80mmHg,胆固醇(TC)低于4.5mmol/L。血管、心脑都是“寿命发动机”,三高不控,长寿免谈。

饮食结构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很多糖友特别忌口“吃主食会升糖”,于是动不动不吃米面、全靠蔬菜凑合。其实,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长期缺乏全谷物杂粮蛋白的人群,反而出现营养不良与低血糖发作比例增加11.6%。与之不同的是,高龄糖友普遍能做到“均衡饮食+定时定量+主副食搭配”,每日约摄入200-300克低升糖杂粮,蛋白质不低于70克,把控好每一餐的总热量。

常年有规律运动是第四个不可或缺的特征。专家调查显示,每周至少4次、每次半小时、中等强度(如快步走、慢跑等)能让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2.8%,并推迟肾功能衰退的发生。寿命最长的那一群,往往不是运动最多、最剧烈的,而是“长期坚持,不走极端”

最后一个特征往往被忽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上海瑞金医院2019年对1100名8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焦虑抑郁人群的死亡率是心态平和者的2.03倍。长寿糖友大多有家人支持、社交活跃、兴趣广泛,并不会因患病产生“自我设限”心理。良好的情绪稳定性,使人体抗炎、抗氧化能力同步增强,反倒是延寿的“隐形护盾”。

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具备这5大长寿特质。科学控糖稳定、三高管理严密、营养均衡饮食、有规律适量运动、积极健康的心态。不仅如此,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习惯,其实每一项都能被你模仿、轻松做到。

想延长寿命,保护身体健康,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这样做。

血糖自测,坚持每1-2周监控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年体检,不漏血压、血脂、肾功能、眼底、足部检查;平衡膳食,三餐主副食按需搭配,小碗少油低盐; 每天步行30分钟,找个兴趣小组分享运动乐趣,避免孤独感;保持规律作息,遇到焦虑主动与亲友交流,学会自我减压。

当然,每个人的疾病进展、体质状况千差万别,具体健康管理方案还需结合自身情况,建议定期前往当地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指导与随访。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实际效果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2019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3. “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与寿命延长关系研究”——中华内分泌杂志, 2022

4. “8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共病管理”——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病科回顾报告, 2021

5. “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关联性研究”——柳叶刀, 2020

6.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与生活质量”——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

7. “情绪因素对糖尿病并发症影响”——上海瑞金医院运动医学中心, 201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医学界发现。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大多有这5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