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为何“肝病”越来越多?听一句劝:3事别多做,肝脏会“感激”你

早上七点,刚起床不到十分钟,一个中年人已经开始在厨房里找咖啡、翻面包。他前一天晚上刚跟朋友聚餐,喝了点酒,还点了一桌烧烤外卖。洗漱完,他随手吞了一颗所谓“保肝片”,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

说到底,他觉得自己还年轻,肝脏也没什么感觉,吃喝玩乐不耽误上班,怎么就会有肝病呢?

但是半年后的体检报告,把他这一套想法彻底打碎。

医生看着化验单里的转氨酶指标叹了口气,说这事其实早就有苗头,只是被忽略了。

肝脏的问题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找上了门。

这种情况其实一点都不稀奇。

近几年来,不少城市体检中心都能发现一个趋势,就是肝功能异常的比例明显上升,尤其是脂肪肝、轻度肝炎和转氨酶升高。

不是说所有人都喝酒,也不是说每个人都有病毒感染,但很多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生活习惯,正在慢慢地损耗着肝脏的耐受力。

而肝脏又是一个极度沉默的器官,平时几乎不疼不痒,即便已经有炎症甚至纤维化,很多人都没啥感觉。

殊不知,这正是危险的开始。

讲到底,很多人以为肝病只是“喝酒喝多了”,但真实情况比想象复杂得多。

一方面,病毒性肝炎在通过疫苗和公共卫生干预后,总体发病率是下降的,尤其乙肝控制成效显著。

但另一方面,代谢型肝病的比例迅速上升,像脂肪肝、酒精相关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等越来越常见。

根据《中国肝病流行病学白皮书》统计,中国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接近三成,而且还在逐年升高。

这就说明,生活方式成了肝病的主要推动力。

再说白点,就是很多人把肝脏当“万能修复机器”,平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直到某天出问题才想到调理,但那个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们才会反复提醒,劝一句:有三件事,真别再多做,否则肝脏迟早会出状况。

首先得说喝酒这事,尤其是那种“我控制得住”“我不喝多”的心理。

其实无论多少,酒精都必须经过肝脏代谢,它先被分解成乙醛,再进一步代谢为乙酸。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和中间产物,会对肝细胞造成不小的压力。

再加上酒精还能影响肝脏脂质代谢,使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久而久之形成酒精性脂肪肝。

如果长期饮酒,这种损伤会从轻度脂肪肝进展为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根据2022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酒精性肝病在城市中青年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频繁应酬和社交活动多的人群中表现更明显。

总的来说,不管喝得多还是少,频率一高,肝脏都会不堪重负。

再者就是饮食问题。

现代人吃得太好,外卖、烧烤、甜品、含糖饮料这些高脂高糖食物,几乎成了不少人的“日常搭配”。

问题是肝脏是负责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一旦摄入过多热量,肝脏就得加班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长期下来,肝细胞里堆满了脂肪滴,慢慢演变成非酒精性脂肪肝。

如果同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问题,脂肪肝就会更快进展。

有一项研究指出,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人群中,脂肪肝的检出率超过六成。

换句话说,那些看上去体型正常、但天天吃油腻、喝饮料、夜宵不断的人,很可能肝脏已经处在亚健康状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滥用保健品和不规范用药。

很多人觉得,平时吃点“养肝片”“护肝茶”“排毒丸”没啥问题,甚至认为越吃越健康。

其实肝脏正是解毒器官,所有的药物、补品、代谢产物都得经过它来处理。

一旦长期摄入一些成分复杂、来源不明的保健品,肝脏解毒酶就可能超负荷工作,从而引发药物性肝损伤。

特别是某些中成药、草药、维生素类补充剂,虽然宣传得很安全,但一旦过量服用、联合其他药物或者在空腹状态下服用,都可能给肝脏造成压力。

医学上有一种叫“隐匿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现象,就是肝酶升高却找不到明确原因,后来才发现是保健品惹的祸。

这些事看起来都不难理解,但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却很少有人愿意去管。

很多人直到肝功能出现异常,甚至肝穿刺发现炎症或者纤维化,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在笔者看来,肝脏这个器官太沉默了,它不像胃,出问题会痛,不像肺,难受了会喘。

它能撑就一直撑,等撑不住了,就是大的麻烦。

其实说到底,肝脏真正需要的,不是每天吃各种保健品,而是减轻它的工作量。

最实在的保护方式是避免过度喝酒、控制饮食结构、保持规律作息、不乱吃药。

只要能做到这些,肝脏就能有自我修复和休息的机会。

再配合每年一次体检,尤其注意肝功能、肝脏彩超,就能在问题还没变严重前采取措施。

此外,饮食上的细节也很重要。

平时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低糖水果、优质蛋白,如豆腐、鸡胸肉、鱼类等,能有效减轻肝脏负担。

有研究发现,坚持地中海饮食模式的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吃高脂高糖食物的人。

虽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按这个模式吃饭,但至少说明:食物真的可以影响肝脏状态,而且作用不小。

睡眠方面也不能忽略。

肝脏有个很关键的修复时段是在夜间,尤其是凌晨两三点。

如果经常熬夜,肝脏的修复能力会下降,长期下来也会影响肝功能。

而且熬夜往往还伴随夜宵、高糖饮食、情绪波动,这些对肝脏都不是好事。

所以合理作息、别让自己老是撑着工作或娱乐,也是保肝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如今肝病越来越多,并不是肝脏变脆弱了,而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太不友好。

酒喝得多,吃得太油,药乱吃,休息差,这些都是肝脏的“天敌”。

而如果能早些调整,别等到体检出问题才想起“肝不好”,肝脏其实是很愿意配合人的自我修复的器官。

它的容忍度高,恢复能力强,只要人别总往死里折腾它,它自然会“感激”你。

当然啦,所有这些建议也只是从大众层面出发的经验总结。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有些人可能已经存在慢性肝炎、遗传性代谢异常、免疫性肝病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不能光靠改生活习惯来应对。

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让专业医生根据个人指标给出判断,才能真正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3.《非酒精性脂肪肝诊疗指南(2021年版)》

4.《中国肝病流行病学白皮书》

5.《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为何“肝病”越来越多?听一句劝:3事别多做,肝脏会“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