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高尔基《我的大学》:社会大学比普通大学更能教会你什么?

【成长的另一种课堂:在社会熔炉中淬炼的人生】 当青春遇上现实,有人走进象牙塔,有人却被推进生活的洪流。列宁曾说: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里,我们尝遍人间百味,经历真实的人生淬炼。今天,让我们翻开高尔基《我的大学》,看一个少年如何在生活的夹缝中寻找光明。

十六岁的阿廖沙怀揣大学梦来到喀山,却不知等待他的是怎样的人生课堂。寄居在同学叶夫列伊诺夫家时,他目睹了这个热血青年对母亲操劳的漠视。自幼失去双亲的阿廖沙比谁都懂得生活艰辛,每片面包都让他如鲠在喉。为减轻负担,他天不亮就出门打零工,暴雨天蜷缩在废弃地窖里,听着狂风嘶吼,第一次意识到:大学的门槛,对穷孩子竟如此遥不可及。

伏尔加河码头成为他第一个社会课堂。在装卸工与流浪汉中间,阿廖沙体验着最原始的生存法则。某个暴雨夜,他参与抢救触礁货船,看着工人们在灯笼微光中像蚂蚁般搬运货物。当这些浑身湿透的劳动者醉倒在甲板上时,他发现了劳动的神圣与残酷。这些被生活磨出老茧的人们,用粗鄙的语言谈论女人,用酒精麻痹痛苦,却在阿廖沙心中种下思考的种子: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转机出现在遇见古里·普列特尼奥夫那天。这个反沙皇的革命青年带他住进社会大观园——一栋住满三教九流的老宅。缝纫机的轧轧声、妓女的调笑声、大学生的读书声在此交织。为维持生计,阿廖沙在面包坊每天工作14小时,目睹工友们像地窖里的蛆虫般苟且度日。当外祖母去世的噩耗传来,他独自坐在柴堆上,任寒风吹透衣衫,第一次感受到灵魂的孤寂。

杰连科夫的杂货铺为他打开了新世界。这位把全部收入奉献给革命的店主,坚信几百个觉醒者就能改变俄国。阿廖沙在这里接触到进步思想,也开始思考:真正的爱不是施舍,而是唤醒他人。但现实很快给他当头棒喝——古里因散发传单被捕,合作者中饱私囊,理想主义在人性弱点前节节败退。

绝望中的阿廖沙曾扣动扳机,但命运给了他第二次机会。革命者霍霍尔的到来如同黑暗中的火炬。这个历经十年流放的硬汉,在乡村开杂货店传播火种。即便店铺被焚毁,他依然笑着说:火种已经播下。在他的影响下,阿廖沙终于明白:对抗黑暗不是靠悲叹,而是用行动点亮微光。

这部成长史诗告诉我们:社会大学从不颁发文凭,但它给予的阅历比任何学位都珍贵。在码头的汗水中,阿廖沙学会坚韧;在面包坊的疲惫里,他理解尊严;在革命者的言传身教中,他找到信仰。正如高尔基笔下那个最终挺起胸膛的青年——真正的教育不在课堂,而在如何直面生活给予的每一次淬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高尔基《我的大学》:社会大学比普通大学更能教会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