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多名院士呼吁:55岁后,血糖不越过这个范围,别瞎吃药害了自己

昨天门诊上,一位67岁的李阿姨急匆匆赶来,手里攥着一沓检查单,脸上写满焦虑。"大夫,我空腹血糖6.3,是不是得糖尿病了?我邻居给我推荐了降糖药,我要不要吃起来?"

这样的问题在我门诊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许多老年人稍微血糖高点就惊慌失措,盲目服药,却不知这样反而可能害了自己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王辰等多位院士联合呼吁:55岁以上人群血糖管理应区别对待,不能简单套用年轻人标准。

对老年人而言,空腹血糖控制在5.6-7.0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0.0mmol/L的范围内,通常是安全合理的。过度追求"完美血糖"反而增加低血糖风险,得不偿失!

张大爷的经历就是血糖管理的典型教训。这位退休教师看到体检报告上空腹血糖6.5mmol/L,自行买了降糖药吃,结果一周后晕倒在家,送医时血糖仅2.1mmol/L,差点酿成大祸。

医生告诉他:老年人追求过低血糖标准比高血糖更危险,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低血糖可能诱发心梗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为何老年人血糖管理有特殊性?中国医学科学院王院士解释说,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生理性血糖波动范围自然会比年轻人稍高

中国老年医学会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健康老人空腹血糖平均值比年轻人高0.5-0.8mmol/L完全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度紧张。

李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20年,见过太多因盲目降糖导致的悲剧。他感叹道:"老年人降糖不是'越低越好',而是'适合最好'。许多老人拿着年轻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结果频繁低血糖,反复跌倒,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最新指南明确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个体化,考虑年龄、并发症、生活能力等因素。

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空腹血糖可放宽至7.0mmol/L以内,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而对有严重并发症或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空腹血糖可放宽至8.0mmol/L。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介绍,对老年人来说,血糖波动大比绝对值高更危险。稳定的血糖比追求极低值重要得多,尤其要避免低血糖发作。与其依赖药物将血糖"压"下来,不如通过合理饮食、适度活动来"调"血糖。

王奶奶今年75岁,被诊断为糖尿病已有10年。起初她听信偏方,血糖一度失控达到15mmol/L。后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取个体化管理策略,不求"完美血糖"而求"安全血糖"。她现在空腹血糖维持在6.5-7.0mmol/L,生活质量良好,已经连续5年没有糖尿病并发症进展

老年人血糖管理除了合理用药,生活方式调整同样关键。三餐规律但不必过度限制,粗粮细粮搭配,蔬菜水果不可少

中国老年学会调查发现,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的老年人,即使血糖略高于标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久坐不动者。

山东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赵教授提醒,老年人用药讲究"小剂量、慢起步"原则。降糖药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越适合越好。一些新型降糖药虽然效果好,但可能加重老年人经济负担,选择时应综合考虑。

孙爷爷曾因坚持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人范围,自行加药,结果频繁低血糖,还在一次低血糖昏迷中跌倒骨折。现在他已经接受了"老年人血糖标准不同"的理念,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再盲目追求"完美数值",身体状况反而比以前好多了。

对于55岁以上人群,专家们给出了"一个标准、两个原则、三个注意"的建议。一个标准:个体化血糖目标;两个原则:安全第一,避免低血糖;三个注意:注意监测,注意饮食,注意身体感受。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血糖管理不能"一刀切"。

临床实践证明,老年人遵循适合自己的血糖范围,不仅并发症发生率不会增加,生活质量反而更高。适度宽松的血糖目标能让老年人远离低血糖风险,生活更有质量。不要被数字牵着鼻子走,而要看整体健康状况。

血糖管理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对老年人而言,稳定安全的血糖比追求完美数值更重要。理性认识老年血糖特点,科学制定个体化目标,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健康。别让盲目追求标准值的执念,反而伤害了身体。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1):8-25.

2.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糖尿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9):961-982.

3. 张伯礼,王辰等.老年人群血糖管理专家建议.中华内科杂志,2023,62(5):456-4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多名院士呼吁:55岁后,血糖不越过这个范围,别瞎吃药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