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一定要救救我爸!”
送进急诊室时,王大爷已经陷入深度昏迷。事发之前一家人还在吃饭,老人就说不舒服,躺了一会人就开始意识涣散了,儿子以为是中风,感觉把人送医急救,但急诊检查后,发现大爷根本没有中风,而是糖尿病引发的高渗性昏迷。由于病发突然加上病情危急,确诊后医生立即展开救治,然而在全力抢救下大爷还是没能恢复意识,遗憾离世。
事后家属也想不通,明明平常也“严格控制”饮食摄入了,这几个月更是肉都没吃过,天天吃素怎么还会血糖升高这么多?
医生提醒,不是吃素就能控糖,而且有些菜天天吃更容易升糖。

一、这3种让血糖飙升的菜,有些人天天吃!
现实中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都和王大爷一样,认为碳水和肉才是升糖食物,只要吃素就能控制血糖,但事实并非如此,某些素食可能升糖速度比肉类更快。
素食中虽然含有的抗氧化物和纤维质都有利于控制饭后血糖,改善血糖反应,但也不建议一味的吃素,素食中的营养代替不了肉蛋奶等食品,长期可能摄入过于单一,出现营养不良,对健康也是十分不利的。

而且有些素食堪称“隐形升糖炸弹”,比直接吃吃糖危害更大,尤其是以下这3种素食,日常要谨慎食用:
1、高淀粉类根茎蔬菜
比如土豆、薯类、山药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导致升糖速度过快,不利于血糖控制,建议吃这类食品时可以适当减少主食配比,同时多搭配低升糖食物,比如秋葵、菠菜等食品。

2、加工豆制品
豆制品尤其是经过油炸或烘烤加工后,脂肪含量大大增长,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胃排空时间,增加碳水逗留时间,可能会引起餐后延迟性高血糖。
3、素菜荤做
有些素菜本身升糖指数不高,但很多人习惯烹饪时选择红烧、糖醋、拔丝等方式,虽然增加了食材的风味,但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糖和油,反而增加了食物热量和糖负荷,这种素菜荤做的方式也是隐藏升糖食物。

二、血糖高,少吃主食更好吗?
可能很多人觉得控糖就是要不吃主食,其实这是个常见误区。虽然控糖确实限制主食摄入量,但不是说直接就把主食砍掉,要知道碳水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主食吃的过少或者不吃可能影响能量供应,倒逼其他食物比如零食、水果等食物摄入增加,反而更不利于血糖控制。
来自澳大利亚团队发布在《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与评论》杂志的一项研究,通过对近4万人长达14年的随访调查发现,高脂高蛋白但低碳水或碳水摄入不足38%的人,比起饮食均衡,合理摄入碳水的人患2型糖尿病风险要高20%。

所以与其减少主食不如主食定量,日常饮食结构可以粗细搭配达到安全控糖效果,比如低升糖主食类型中全谷物和杂豆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全谷物也就是没有经过精细加工,保留有完整谷粒结构,营养成分也没有流失的谷物,而杂豆也就是除大豆外,包括红小豆、芸豆、绿豆等豆类食品。
这些食物的摄入量可以增加到主食摄入比的三分之一左右,另外要注意的是主食烹饪过程中最好不要加入糖和油,以免增加升糖指数。

三、“控血糖”的3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除了常见的以为控糖就是吃的越少越好,或者连肉都不敢吃,类似的饮食误区还有不少,你有没有踩过这些坑?
1、只盯血糖不顾胰岛
说到降糖,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把血糖数值降下来,体重降下来,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就可以让身体直接改善,但却忽略了根本原因胰岛功能没有改善,导致患者即便其他指标都直线下降,但胰岛素也失去了补偿能力,因此血糖值是重要监测指标,但除此之外也要注意避免胰岛代偿,得不偿失。

2、水果盲目选GI低的
很多人以为只要吃的水果都是GI低的就不会引起血糖波动,但却忽视了血糖负荷(GL)带来的影响,比如香蕉虽然GI低但可利用碳水含量高,大量摄入也会增加血糖负担,所以日常吃水果也要注意优先选择GI和GL都低的,每天摄入量不宜超过200克。

3、盲目追求无糖食品
还有人认为只要吃无糖食品就不会升糖,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漏洞百出,首先根据国标规定,食品中单双糖含量不超过0.5克/100克,就属于无糖。
因此即便标着无糖的食物也不等于不会升糖,或者升糖慢,而且很多打着无糖的食品原料都含有小麦粉、淀粉或麦芽糊精等成分,人体摄入后会迅速分解成葡萄糖被快速吸收,加上其中脂肪含量不低,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又会进一步降低胰岛素敏感,因此与其追求所谓的无糖心理安慰,不如合理膳食来的更高效。

所以如果你也有糖尿病或高血糖问题,控糖最好注意避开这些误区,其实最好的控糖方法就是合理饮食,保证均衡的膳食营养,才能在降糖的同时提高身体免疫,真正实现健康控糖目标。
参考资料:
[1]《血糖高,主食越少吃越好?》.科学辟谣.2025-05-07.
[2]《近4万人研究:主食吃太少,增加糖尿病风险》 .生命时报.2024-11-20.
[3]《看似控糖实则升糖的5种吃法,千万别再“坑”自己!》.健康时报.2025-06-1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