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博物馆讲解,不能随便“编故事”

最近有个视频挺火:某博物馆里,讲解员讲得滔滔不绝,却被观众发现好多历史知识都是错的。把传说当成真事来讲,把文物的年代都搞错了。这种情况现在还真不少见——随着逛博物馆的人越来越多,有些讲解确实太随意了。 博物馆是什么地方?是保存我们祖先智慧结晶、传承文明的地方。这里的每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讲解工作自然不能太随便。一个好的讲解,能让冰冷的文物活起来,让我们真的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但要是随便乱讲,那就可能误导大家,特别是那些来学习的孩子。

为什么讲解不能乱来? 首先,这是专业要求。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它的材料、工艺、年代、背景,都需要严格考证。把明朝的说成清朝的,把青铜器说成铁器,这不仅仅是说错一句话那么简单,更说明对历史不够尊重。 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我们怎么认识历史。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博物馆,是为了让孩子了解真实的历史。如果讲解为了好玩就胡编乱造,孩子们听了会怎么想?他们可能会把编的故事当成真历史。博物馆是传播知识的地方,不是讲评书的茶馆。 为什么会出现乱讲的现象? 有的是为了吸引眼球,觉得正经讲解太枯燥,就加些夸张的情节;有的是因为讲解员自己没经过专业培训,凭着印象随便讲;还有些短视频平台,为了流量喜欢推送那些“惊人”的内容,越是夸张越受欢迎。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博物馆应该对讲解员进行专业培训,定期考核,不能谁都能来讲。可以请专家来审核讲解内容,确保没错。对于社会上那些自由讲解员,可以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发一些规范的讲解资料。 最重要的是,整个行业要形成一种共识:知识是第一位的,准确比有趣更重要。讲解员手里的话筒,传递的是祖先的智慧,这份责任很重。

真正的讲解魅力,不在于故事多精彩,而在于每句话都有依据。当我们站在一件几千年前的文物前,听到的应该是真实的历史,而不是编造的故事。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真正成为我们与历史对话的地方。

四川七曲山风景区 醉月秋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博物馆讲解,不能随便“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