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昼夜时间相等,养生要顺应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分后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秋分养生的四个方面
1.规范作息
秋分节气也要坚持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顺应大自然秋季气候的变化规律,以利于人体阳气的敛藏,收藏越深越有利于来年春夏的生长。一般情况下,应该在晚9点至10点间入睡,早5点至6点间起床比较合适。
秋分之后穿衣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可以适当“秋冻”,但前提是让自己不感到寒冷为宜。
此外,随着气温降低,应注意在床上垫上保暖效果较好的纯棉材质的床褥,尤其是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朋友,秋分过后就不宜再睡凉席了,最好同时将毛巾被换为具有更好保暖效果的薄被。
2.适当运动
秋分过后,秋意渐浓,秋风阵阵,但也多有秋高气爽之时,这是开展运动锻炼的好时机。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动人体的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同时还能防止身体收敛太过。
慢跑:慢跑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保证脑部血液供应,此外还可以刺激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能量消耗,提高抵抗力,使人精力更充沛。
登高:登高可以增强体质,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长呼长吸100次,帮助排出废气。
3.健康饮食
“燥”是秋季的主气,中医有“燥令伤肺”之说,即这个时节人体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
秋分时节可参考以下饮食原则:
养胃吃南瓜:秋分节气过后,气候渐凉,是胃病多发时节,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是秋季暖胃护胃佳品。
进补需有度:秋分时节贴秋膘不可太过,要适量。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无益。
饮食润且酸:根据“燥者润之”的原则,可适当多吃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等。
陈梅普洱茶
【材料】普洱茶10克,陈皮5克,乌梅10克。
【制法】将陈皮、乌梅洗净后,陈皮剪碎、乌梅剪开,将普洱茶、陈皮、乌梅一同放入茶壶中,注入开水,将第一次冲泡的茶水倒掉,重新注入开水,滤出茶汤饮用。
【功效】止渴生津,消食养胃。适合口干咽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之人。
4.保健养生
穴位按摩
肺俞穴是肺脏之气输注背部之处,与肺脏内外相应,是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按摩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等作用。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每晚临睡前端坐椅子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敲背部肺俞穴数十下,同时用手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
热水泡脚
睡前热水泡脚,具有敛阳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