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孩子,他们的心声藏在画笔里,从未被世界真正“听见”。
“我也想要妈妈的拥抱,爸爸的肩膀……可我,只能在小小的一角,独自守望。”
这句来自孩子们的心灵独白,拉开了这场特别展览的序幕。
2025年9月29日,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CAFF花园项目组、中央美术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凤凰网联合主办的
“听见你 画给你”
2025年关爱心理健康困境家庭儿童与青少年公益艺术展
在北京蔓阅书院正式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灵画作汇聚于此,将一个常被忽视的群体——精神障碍患者的子女
(简称COPMI)
,带入公众视野。
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呈现,更是一次温暖的“看见” “听见”之旅。
注:全世界,每4-7个孩子里,就有1个是COPMI。在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子女人群约650万,其中1/3是未成年人。
画笔里的勇气与温柔
开幕仪式由孩子们最真实的声音和画作拉开序幕,视频将现场所有人的心紧紧抓住。每一幅画作都像一扇窗,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又一个纯真而又充满挑战的内心世界。
有的孩子用画笔描绘着
“温馨的家”
,这是他们
最简单却最奢侈
的渴望。
有的孩子则用
“彩色的妈妈”
,讲述着爱与守护的力量,
即使是患有精神疾病的妈妈,爱也从未缺席。
有的孩子用画笔描绘
“荆棘与枯萎的花”
,但却坚定地说:“就算再难的时候,希望也一直都在。”他们用作品证明,
困境里也同样能开出勇敢的花。
最令人动容的是,
孩子们的声音和画作仿佛在隔空对话。
一位孩子说:“我希望我的爸爸
早日康复
。”另一位则用画笔和清醒的文字写下:“用智慧做微光,于孤独中活出清醒的锋芒。”
这些画作和话语,远超年龄的成熟,让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当艺术成为一座桥
开幕仪式由人民网董政主持
在活动现场,来自主办方、公益机构、爱心伙伴和媒体、
CAFF
青年代表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
共同见证这场爱与艺术的相遇。
主办方代表与爱心伙伴们分享了各自的初衷与愿景。
马弘致辞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CAFF花园联合发起人马弘教授指出,CAFF花园公益艺术展今年已是第三届,正是为了
“让更多人看见这群不被看见的孩子”。
周红兵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周红兵则表示:“艺术扮演的是一种媒介,对于孩子们而言,
或许是一扇窗,推开了就能让光照进来;也或许是一个话筒,拿起来就能让世界听见他们的声音。”
李旭致辞
凤凰网市场部副总监、凤凰网公益专项基金副主任李旭同样被画作深深打动,她说:“本次艺术展联合策展人刘巍老师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刘老师说
其实每个孩子在画的时候不仅仅是在画一画,ta是让大家看见ta,知道ta在想些什么。
今天现场的每一幅画都是这句话的印证。”这正应和了本次展览的主题,即“听见”与“看见”的双向奔赴。
刘正琛
致辞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刘正琛则从专业角度高度评价了CAFF花园项目:
“CAFF花园不仅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纯粹公益项目,更是一个疾病控制的项目,其专业背景让它更具意义。”
这些专业人士的证言,让这场艺术展的公益价值更加坚实有力。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北京新光公益、京东健康、BOSS直聘公益部、Evolve Ventures, 中国民贸非遗中心,山中天艺术中心、腾讯公益捐赠人等爱心伙伴和媒体代表,都对本次活动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
他们的到来,不仅是支持,更是对孩子们的“看见”与“回应”。
来自一线的声音:画作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孟赛楠分享
项目感受
作为CAFF花园项目的一线“育”花代表,北京房山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社区科科员孟赛楠分享了她的真切感受。她说,作为一名精神工作者,她习惯了在数据中追踪随访,见惯了家庭疾病下生活的沉重。但在这里,
通过这些画作,她第一次如此直观地看到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星光。
孟赛楠动情地说:“他们比任何言语都充满了力量。”
一封明信片,一次温暖的回应
在开幕式后的特别环节,嘉宾们纷纷拿起笔,为画作的小作者们写下明信片。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
一次跨越空间的温暖对话。
“你眼中的妈妈很美丽,在我们心中,
你也很美丽
,你就是上天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祝你幸福健康!”
“小画家,你的妈妈好美,你的心思好细腻,妈妈是一片沃土,愿你和她一起再次茁壮成长,愿你们的人生道路
充满奇迹,充满发现,充满阳光。”
“小艺术家,叔叔看到你画出了自己的经历,有人不和你玩,还骂你……希望你
坚强起来
,你可以打热线寻求帮助,这里有大哥哥大姐姐可以给你一些帮助。”
“小朋友们,
困难是生活的磨砺石
,总有一天会有彩虹,而经历的挫折会让你更加的强大,更加的强壮。”
“亲爱的小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处境,
勇敢
走出自己的处境才是人生的意义。”
“
向着阳光生长
,相信光,相信世间美好与善意,无论外界的声音如何,一定要怀揣着美好,向着光生活。”
这些真挚的话语,是成年人对孩子们勇敢的回应,也是对他们未来最美好的祝愿。这些明信片将被投入信箱,寄送到每一位小作者的手中,成为这场展览最温馨的延续。
本次展览的意义,远不止于画作本身。它呼吁我们所有人,不仅用眼睛去看,更要用心去听,用行动去支持。
✨正如公益伙伴在现场所言:“过来人经历风雨,也想给飞在风雨中的孩子们撑起一把伞,每一刻当下的坚持串联起来,就是雨过天晴的未来。”
“我们守护的不止是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更是他们的未来,是他们不被偏见所定义的、充满希望的人生。”
END
【CAFF花园出品】
撰文&版面 | 蒋爱迪
审核 | 管丽丽
CAFF是谁?
CAFF(Care for Family)花园项目始于2018年4月,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医师于欣、马弘、管丽丽联合发起,是国内首个规模最大的为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及其子女(COPMI)提供服务的公益项目,也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践行医疗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创新实践。
CAFF接轨国际师资,联动国内15个试点地区,携手慈善基金会、爱心企业和人士等公益伙伴,汇聚社会和专业力量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构建”专业服务+社会公益“的协作网络。CAFF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公立三甲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标杆示范,彰显了国家级精神专科医院的责任担当,也为医疗系统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创新范本。
宗旨
丨伴成长,待花开。
使命
丨提供有循证依据的公益服务,关爱有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
愿景
丨打破精神疾病的代际传递,使每一个家庭都能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花园。
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把更坚强、更广阔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