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而甲状腺癌作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只要掌握正确的自查方法,关注身体发出的 “信号”,就能尽早发现异常。下面就为大家梳理甲状腺癌的常见症状及自查要点,帮助大家做好健康监测。
一、颈部出现异常肿块或结节,优先警惕
颈部出现肿块或结节是甲状腺癌最直观的症状之一,也是多数人发现病情的首要原因。自查时可采取以下步骤:
保持坐姿或站姿,头部微微后仰,暴露颈部;
用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轻轻触摸颈部喉结下方、气管两侧的甲状腺区域(约在颈前下方,喉结与胸骨上窝之间);
触摸时感受是否有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晰、表面不光滑的肿块或结节,同时注意肿块是否固定 —— 若肿块能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良性概率相对较高,但仍需排查;若肿块固定不动,无法随吞咽移动,需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此外,还要关注肿块的大小变化,若短期内(1-3 个月)发现肿块明显增大,即使无其他不适,也应及时就医检查。
二、声音长期异常,别只当 “咽炎”
声音改变是甲状腺癌容易被误诊的症状,很多人会将其归为 “咽炎”“声带疲劳”,从而延误检查。甲状腺紧邻喉返神经,当肿瘤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时,会导致声音出现以下异常:
声音持续嘶哑:不同于感冒、用嗓过度导致的暂时性嘶哑,甲状腺癌引起的嘶哑通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 2 周),且休息、服药后无明显改善;
声音变低、变粗:说话时感觉声音 “发闷”,无法正常提高音量;
发音困难:说话时出现卡顿、吃力,甚至无法清晰发声。
若出现上述声音异常,且排除了用嗓过度、感冒、咽喉炎症等常见原因,需及时检查甲状腺,排查肿瘤压迫或侵犯神经的可能。
三、颈部疼痛或不适,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
甲状腺癌引起的颈部疼痛通常不剧烈,多表现为轻微胀痛、隐痛或不适感,容易被误认为 “落枕”“颈部肌肉劳损”。但需注意,若颈部疼痛同时伴随以下情况,需提高警惕:
疼痛固定在甲状腺区域,而非整个颈部或肩背;
疼痛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休息后无法缓解;
同时伴随颈部肿块、声音嘶哑等其他症状。
此外,部分甲状腺癌患者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颈部两侧或下方出现可触摸到的小疙瘩,质地较硬、无明显疼痛,且短期内不消失,这种情况也需及时就医排查。
四、吞咽或呼吸异常,警惕肿瘤体积增大
当甲状腺肿瘤体积较大时,可能会压迫气管或食管,导致吞咽或呼吸出现异常:
吞咽异常:吞咽食物时感觉有异物感、梗阻感,尤其在吞咽固体食物时更明显,严重时可能出现吞咽困难;
呼吸异常:平躺或运动时感觉呼吸不畅、气短,甚至出现呼吸困难,部分人可能会在夜间因呼吸受阻而醒来。
这类症状通常提示肿瘤已发展到一定程度,需尽快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如甲状腺超声、CT),明确肿瘤大小及位置,避免延误治疗。
医生结语
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虽不典型,但并非无迹可寻。通过日常自查,关注颈部肿块、声音变化、吞咽呼吸异常等信号,能有效提高早期发现率。需要强调的是,自查仅为初步筛查手段,若发现上述任何异常迹象,务必及时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或甲状腺外科就诊,通过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专业检查,明确诊断。此外,甲状腺癌的发生与遗传、辐射暴露、碘摄入异常等因素相关,有甲状腺癌家族史、头颈部放射治疗史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甲状腺专项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多数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低,早期治疗后 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因此无需过度恐慌,关键在于及时排查、规范治疗,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