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这片神奇的土地,横跨中国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就像一道天然的阶梯连接着东西。这里的地形变化多端,从东部的低矮丘陵到西部的高原雪山,海拔落差极大,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了壮丽的地理奇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曾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样夸张的诗句,生动描绘了四川险峻的地形特点。
从地理位置来看,四川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中国西南腹地。它的东南方的邻居是重庆,南面与贵州、云南为邻,西边紧靠西藏,北面则与陕西、甘肃、青海接壤。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四川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这里山高路远,朝廷难以直接管控,因此历史上常有豪杰在此揭竿而起,建立政权。
早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就出现了以古蜀族为核心的蜀国,这也是蜀这个别称的由来。西周初年,古蜀国杜宇王朝建立,最初定都鱼凫,后来迁至郫邑。这个王朝实行世袭制,统治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到了春秋初期,杜宇氏将王位禅让给丞相鳖灵,开创了开明王朝,都城先设在广都,后又迁至成都,开启了成都作为四川政治中心的悠久历史。
战国时期,秦国先后吞并蜀国和巴国,在此设立蜀郡。公元24年,公孙述占据益州,在成都登基称帝,建立成家政权。八年后,这片土地重新回到汉朝版图。东汉末年,刘焉、刘璋父子割据四川,后来刘备入主益州,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
西晋末年,李特率领流民起义,攻占益州、梁州,其子李雄于306年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此后,前蜀、后蜀等政权相继在四川建立。这些割据势力之所以青睐四川,除了这里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外,还得益于一道天然护城河——汉中地区。可惜后来汉中划归陕西,四川失去了这道屏障。
汉中,这个有着南郑、兴元、梁州、天汉等多个古称的地方,是连接成都和西安的必经之路。它恰好处在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中部的汉中盆地是著名的粮仓。东接陕西安康,南靠大巴山与四川广元、巴中相连,西邻甘肃陇南,北依秦岭与陕西宝鸡、西安为邻。
雄伟的秦岭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抬升地块,北麓的断层崖气势磅礴。山脉主脊偏北,北坡陡峭,河流切割出众多险峻峡谷,水流湍急。这道天然屏障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汉中的安全,进而保障了四川的安宁。
然而到了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四川的控制,将汉中设为兴元路,划归陕西行省管辖。从此,汉中与四川分道扬镳,这一行政区划一直延续至今。失去了北方屏障的四川,除了在王朝更替时偶有动荡外,大多时候都保持着稳定发展。明清两朝延续元朝的做法,使这片土地在平稳中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