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医话】专栏由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李艳主任团队打造,聚焦精神、心理、睡眠领域,用暖心文字解心结,以中医智慧融合现代医学助您筑牢心灵防线,拥抱身心健康。
本期作者
15岁的小磊最近总在早晨上学前出现头晕、肚子疼,有时还伴有心慌和乏力。妈妈发现他脸色苍白,频繁请假休息,但到了周末或放假时,这些症状就明显减轻。多次去医院检查,心电图、胃镜、血液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最终在心理科,医生了解到小磊正面临中考的压力,每天学习到深夜,很少参加体育活动,也没有时间与朋友交往,考虑诊断为“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PART.01
认识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MADD)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但均未达到单一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这类问题往往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或自我期待过高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表达能力有限,心理冲突常常通过身体症状表现出来,这在心理学中称为“躯体化”。头晕、腹痛、疲劳、睡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都可能是情绪发出的“警报”。就像紧张时会手抖、害怕时心跳加速一样,这些身体反应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实的生理现象。
PART.02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1)倾听与理解,拒绝误解和指责
(2)维持规律生活,促进身心平衡
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均衡的饮食,避免长时间熬夜和沉迷电子产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情绪,减少躯体症状的发作。
(3)学习情绪调节方法
教孩子一些简单有效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冥想、肌肉放松训练等。鼓励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增强心理弹性。
(4)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且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尽快前往心理科或心身医学科就诊。心理咨询、家庭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都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恢复情绪与身体的平衡。在我科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药进行整体辨证调理,能显著改善孩子的各种躯体和情绪症状,疗程较短且无药物依赖性和明显副反应,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恢复情绪与身体平衡,顺利重返校园。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早建设的神志病重点专科及学科,系仝小林科技专家研究室、仝小林名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主要负责单位。
目前拥有临床医生14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专职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近50000人次。
专科实施分级诊疗、心身同治、中西并重、优势互补。主攻失眠、焦虑障碍、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女性情绪障碍及各类心身疾病。
专科重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开展中药、中医传统疗法(针灸、穴位贴敷、棍针、火熨等)、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电子生物反馈等)等多种疗法。
专科积极探索本土化心理治疗,目前开展个体心理治疗及调息、催眠、正念、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创伤等团体心理治疗。针对青少年、成人情绪障碍、亲子关系异常、婚姻问题、人际关系不良、学习障碍等问题提供对应的心理治疗。
初审 | 陈凌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