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的 99% 过劳猝死,女的 87% 买奢侈品?”
最近几天,一份号称 “甲骨文财经” 发布的《中国男女群体消费与生活状态差异化调研报告》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疯传,不少人看完直呼 “颠覆认知”,甚至有人拿着里面的数据争论起性别话题。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份看似 “权威” 的报告,其实一戳就破。
先给没见过的朋友扒一扒这份报告有多 “惊悚”。
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图表,把男女差异说得那叫一个具体:工作风险方面,男性工伤死伤占 97.21%,职业病占 91.63%,连过劳猝死都高达 99.21%,几乎把 “高危” 俩字焊在了男性身上;家庭经济上,男性撑起 91.57% 的收入来源,活脱脱的 “经济支柱” 模板。
可转头看消费端,画风又变了。奢侈品消费里女性占 87.79%,星巴克消费占 76.68%,买苹果手机的更是高达 80.74%;反观男性,98.81% 都在吃 20 块以下的快餐盒饭。
更颠覆的是婚姻数据:男性结婚后悔率 97.42%,女性离婚后悔率 86.31%,出轨比例居然是女性 70.16% 远超男性的 33.91%。
寿命方面更夸张,女性期望寿命 95.98 岁,男性才 65.75 岁,差了整整 30 岁。
这些数据乍一看特唬人,毕竟带着 “调研报告” 的名头,发布方 “甲骨文财经” 听起来也像那么回事。但有较真的网友顺着名字去查,不管是国内的社交平台还是国外的资讯网站,压根找不到这个 “甲骨文财经” 的官方账号,既没有备案信息,也没有过往发布的内容,活脱脱一个 “幽灵账号”。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连主体都不存在的机构,能拿出这么详实的数据?要知道,正规的调研报告得标注样本量、调查范围、统计方法,比如国家统计局的报告,连抽样误差都会写得明明白白。可这份报告啥都没有,就扔出一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这不就是典型的 “唬人套路” 吗?
其实这种靠虚假数据制造话题的事儿,早就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前两年宝洁就搞过 “女人脚臭是男人 5 倍” 的营销文案,说什么女性足部细菌繁殖速率2300%,结果被网友扒出来数据全是瞎编的,最后不仅公开道歉,还得整顿账号。还有人假扮外卖骑手摆拍男女对立视频,71 个虚假视频骗了上千万播放量,最后被警方行政处罚了 4 个人。
更离谱的是深圳曾给中小学发的手册,居然写着 “女生喜欢有钱的男生”“男生不喜欢女强人”,被举报后才紧急收回。
这些案例和这次的虚假报告本质上是一回事:抓住性别话题容易引发关注的特点,用虚假信息挑动情绪。毕竟性别话题自带流量,随便扔个夸张数据,就能让大家吵起来,发布者坐着收割流量。
可能有人会说 “就算数据不准,里面说的现象总有几分道理吧?” 这话还真不对。就拿消费来说,现在早不是 “女性只爱奢侈品” 的老黄历了,CBNData 去年的调研显示,44% 的女性消费者都越来越理性,只买适合自己的东西。而所谓 “男性全吃廉价快餐”,更是忽略了很多男性为家庭精打细算的现实,纯属刻板印象。
最坑的是,这种虚假数据会慢慢扭曲大家的认知。就像之前那些制造性别对立的视频,看的人多了,真有人会觉得 “外卖骑手都脾气差”“男女之间全是矛盾”。这次的报告要是传得广了,说不定有人真会信 “男性都短命”“女性爱出轨”,这不就是给两性关系添堵吗?
说到底,判断这类报告真假其实很简单:先看发布方靠不靠谱,有没有正规资质;再看数据有没有来源,能不能查到原始调查;最后想想逻辑通不通,比如 30 岁的寿命差,连常识都违背。毕竟现在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遇事多问一句 “真的吗?”“有依据吗?”,总比被虚假数据牵着鼻子走好。
现在再回头看那份刷屏的报告,与其说它反映了男女差异,不如说它抓住了流量密码。只是可惜了那些拿着数据争论的人,吵了半天,原来吵的是个 “空气数据”。
你们朋友圈有人转这份报告吗?看到那些夸张数据的时候,你第一反应是信了还是觉得不对劲?评论区聊聊,让更多人别被假数据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