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秋分养生:解锁中医的秋日呵护密码

秋分·天地之气“分水岭”

—北 中 健 康 非 遗 药 熨—

每年公历9月22-2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昼夜等长的秋分节气如约而至。这个平分秋色的特殊节点,既是《春秋繁露》所言“阴阳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的阴阳转折点,也是现代气象学中气候干燥度指数攀升的关键期。

《北中健康编辑部》2025

秋分节气气候挑战

—北 中 健 康 非 遗 药 熨—

从气候角度来看,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随之一次次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 “一场秋雨一场寒”,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可达 10℃以上。天气也越发干燥,空气中的湿度明显降低,这些变化都在悄然影响着我们的身体。

现代医学警示的秋分三高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低温刺激使血液粘稠度增加40%,心肌梗死急诊量增加25%;

2、呼吸道疾病:PM2.5浓度升高叠加干燥环境,慢阻肺急性加重率上升35%;

3、代谢紊乱:褪黑素分泌改变导致食欲亢进,糖尿病门诊量增加18%;

中医病理演变规律

1、燥邪致病:从“温燥”(秋分前)向“凉燥”(秋分后)转化,出现干咳、皮肤皲裂、鼻燥;

2、卫气不固:腠理疏松者易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发作频率倍增;

3、肝肺失衡:金克木加剧,咽干口苦、胁肋胀痛症状凸显。

秋分日常调养法

—北 中 健 康 非 遗 药 熨—

起居作息:生物钟调控与阴阳平衡

现代睡眠科学

  • 黑素调节:22:00后黑暗环境促进激素分泌,睡眠质量提升40%。

  • 温度管理:保持卧室18-22℃,被窝温度32-34℃最佳。

中医时辰养生
  • 早睡(21:30-22:30):顺应“阳入于阴”的生理节律。

  • 子午觉:11:00-13:00午间小憩20分钟,恢复心肺功能。

穿衣法则

  • “洋葱式穿衣”:基础层(速干衣)+保暖层(抓绒)+防护层(防风外套)。

  • 重点保护“两俞穴”:大椎(督脉)、神阙(任脉)。

饮食有道,润燥为先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分后,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裂、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因此,饮食上应遵循“滋阴润燥、少辛增酸”的原则,以养护肺阴,抵御秋燥。

情志调节,内心平和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季,草木凋零,万物渐衰,这种肃杀的景象容易引发人们内心的悲凉之感,导致情绪波动较大,出现焦虑、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密切相关,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因此,秋分时节,情志调节至关重要。

冥想:让心灵回归宁静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盘腿而坐,挺直腰背,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慢慢地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气息的进出,当杂念出现时,不要刻意去驱赶它们,而是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每次冥想15-20分钟,每天1-2次。长期坚持冥想,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平静,增强专注力,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秋分中医调养法

—北 中 健 康 非 遗 药 熨—

中医药熨疗法

01

中医水疗

中医水疗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它是将中药(如艾叶、菖蒲、金银花、菊花、苦参等)煎汤后,加入适量的温水,进行全身或局部浸泡洗浴。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起到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润肤止痒、调和气血等作用。

睡前泡脚:每晚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 分钟,水位以没过脚踝为宜。泡脚时,温热的刺激可反射到大脑皮层,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调节作用,使全身放松,缓解疲劳。同时,泡脚还能促进脚部及全身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动加快,改善心脑等器官的供血,从而帮助睡眠。若在热水中加入艾叶、花椒、生姜等中药,还能增强效果 。

草木芳华

非遗药熨

02

经络气血精准调理

按摩点穴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经络学说、脏腑理论为核心,通过手法按压或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腧穴”),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脏腑、缓解疼痛、改善机能的目的。其本质是“以指代针”,将手法作用力转化为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信号,作用于人体生理系统。

尺泽穴(肺经合穴):弹拨3-5分钟/日,缓解干咳咽痛。

太溪穴(肾经原穴):拇指按压至酸胀,滋阴益肾。

三阴交(肝脾肾交会):艾灸15分钟/日,调节内分泌。

AUTUMN

秋分养生,本质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当我们在清晨7:00(阳气升发时)练习“五禽戏”,在黄昏18:00(阴气渐长时)进行冥想,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生命对话。这种对话,既包含对《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传承,也融合了现代医学“精准、循证”、“生物节律”的科学认知。

在这个金气渐重的时节,愿每位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养生节奏,让身体如候鸟般顺应自然,让心灵如秋水般澄明通透。毕竟,养生不是刻意的修行,而是对生命规律的敬畏与顺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秋分养生:解锁中医的秋日呵护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