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吴英萍教授巧喻:强直是身体“生锈”了,加油不如先除锈!

在门诊中,许多患者因腰背僵硬疼痛、晨起尤其不适而前来就诊,活动后稍有缓解,但久坐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这类表现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十分常见,其背后往往隐藏着肾虚为本、痰瘀互结的中医病理机制。

一提到“肾虚”,很多人首要反应就是“补肾”。但在吴英萍教授看来,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单纯进补并非上策,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她强调,尤其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的阶段,“通”比“补”更为关键。

肾虚与痰瘀,恶性循环加重病情

吴英萍教授指出,肾虚不能温煦推动气血,导致痰湿内生,久而化瘀;痰瘀互结阻滞经络,进一步耗伤肾气,形成恶性循环。此时若盲目补肾,药物难以吸收,还可能助湿生热,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如口干、便秘等不适。

她形象地比喻道:“痰瘀如同关节中的‘锈蚀’,一味进补就像往生锈的齿轮中加油,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加重阻滞。”

“以通为补”:调理病痛如疏浚河道

面对这类病症,吴英萍教授主张“以通为补”的调理思路——即先疏通经络、化痰祛瘀,待气血通畅后,再行补肾。正如调理淤塞的河道,先清淤泥,再固堤岸。

她曾接诊过一位38岁的男性患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5年,腰骶部刺痛,晨僵长达2小时,伴畏寒肢冷,舌暗紫有瘀斑,苔白腻,脉沉涩。吴教授辨证属肾阳亏虚、痰瘀阻络,调以温阳通络、化痰逐瘀之法,选用制附子、桂枝、当归、川芎、土鳖虫、白芥子等药物。

患者服药一个月后,晨僵时间缩短,疼痛大幅减轻,活动度也得到改善。吴英萍教授指出,方中温阳、活血、化痰药物相辅相成,既祛除病理产物,又改善局部循环,为后续调理奠定基础。

医者仁心:辨证施调,不盲目不激进

在临床工作中,吴英萍教授始终注重个体化调理。她强调,中医调病需因人制宜,不同患者体质不同,证型亦有差异,绝不能一概而论。尤其在急性疼痛期,应避免贸然进补,需遵循“先通后补,标本兼顾”的原则。

她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详细问诊、仔细察舌按脉,在专业辨证的基础上拟定调理方案。她认为,医生不仅要缓解病痛,更要传递正确的健康观念,帮助患者走出误区、避免盲目用药。

吴英萍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指出,对于肾虚痰瘀互结所致的腰背疼痛,疏通经络应优先于滋补肝肾。她倡导的“以通为补”策略,为很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带来了缓解,也体现出中医整体调理与辨证施调的独特优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吴英萍教授巧喻:强直是身体“生锈”了,加油不如先除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