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 主治医师 朱晓晨
“一盏灯若油尽芯淤,光必暗淡;记忆的灯火,需从生命之根添油疏络”
70岁的陈阿姨问我:“大夫,我最近总忘事,烧水忘了关火,昨天竟叫不出邻居的名字...我是不是要痴呆了?”她的眼神里,有担忧,更有对记忆流逝的不甘。我国罹患痴呆的患者已近1700万,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60-70%,约1000万以上。面对这场记忆的寒冬,希望中医千年智慧点亮预防与干预的曙光。
————
记忆凋零,根源何在?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中医称“呆病”“健忘”)并非简单的“人老糊涂”。现代医学发现,在出现明显症状的20年前,患者脑内已开始发生病理改变。中医则从整体观揭示其本质:“肾精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
“肾精是生命能量的‘发动机’”。中医讲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脑髓),只有肾精充足,才能上充于脑,滋养髓海。若肾精亏虚,如同发动机燃料不足,髓海失养,便会引发健忘、反应迟钝等信号。
痰浊与瘀血则是两大“记忆窃贼”:
痰蒙清窍:阻碍脑络通畅,使人思维混沌如雾中行船
瘀阻脑络:如同河道淤塞,气血难达脑部,神机失用
肾虚、痰浊、瘀血三者交织,导致“形神俱病”,脑细胞结构受损(形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神病)同时发生。
——
动手动脚,唤醒大脑的自愈力,固本培元三妙招
1.日常起居,固肾有方
足浴温泉涌泉穴: 睡前温水泡脚15分钟,水位过脚踝,温热之力直达涌泉(足心肾经起点),助肾阳升腾。
搓耳养肾操: 双手搓热,食指中指夹耳上下搓揉至微热,耳为肾之窍,常搓可激发肾气。
亥时安眠养肾阴: 晚9-11点为亥时,三焦经当令,宜静卧养阴,避免熬夜耗伤肾精。
2.食养药膳,补肾填精
桑杞核桃粥: 桑葚15g、枸杞10g、核桃仁30g、粳米50g同煮。桑葚枸杞滋肾阴,核桃温肾填精,尤适肾精亏虚伴耳鸣腰酸者。
黄精山药炖骨汤: 黄精20g、山药100g、猪骨300g慢炖。黄精“补肾填精,健脾益气”,山药固肾,精血同补。
黑芝麻丸: 九蒸九晒黑芝麻粉,加蜂蜜制丸,晨起空腹1-2颗。黑芝麻“补五内,益气力,填脑髓”,久服轻身不老。
中医小贴士: 肾虚有阴阳之分,腰膝冷痛、畏寒属肾阳虚,宜核桃、羊肉;潮热盗汗、咽干属肾阴虚,宜桑葚、黑芝麻。食养需辨体质!
3.传统导引,强肾健脑
站桩培元法: 双脚同肩宽,膝微屈,意守丹田,自然呼吸10分钟。看似静立,实可激发肾间动气,固本培元。
鸣天鼓: 掌心紧捂双耳,十指扶后脑,食指压中指滑落轻叩玉枕穴36次,如闻鼓声。可醒脑开窍,防治耳鸣健忘。
正念呼吸养心神: 静坐观呼吸,意念随气息出入。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有助安神定志。
健脑手指操:十指交叉相握、刺激手掌中点、揉擦指尖、手指运动、手指分开并拢、指屈伸等,可以刺激手脑反射区
太极拳+八段锦:研究证实坚持练习可使老年步速提高,肢体协调性改善
————
早发现:留意这些“不对劲”,别大意!
阿尔茨海默病像小偷,悄悄来。越早发现,干预效果越好! 自己和家人要留意这些“预警信号”:
“忘”得不一样了:
刚发生的事转眼忘光光, 比如刚吃过饭就忘了吃的啥,反复问同一个问题。
重要日子、常用电话号码、老熟人名字 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丢三落四特别严重, 东西放哪儿完全没印象,甚至怀疑别人偷了。
“乱”得让人担心:
算账、理财犯糊涂了, 比如去菜市场算不清该找多少钱。
做熟悉的家务活儿手忙脚乱, 比如忘记怎么用洗衣机、炒菜步骤乱了套。
出门容易迷路, 在熟悉的小区附近也可能找不到家。
“变”得有点陌生:
说话找词困难, 说着说着卡壳了,或者用词不当。
性格脾气变了样, 比如以前挺开朗变得沉默寡言,或者变得多疑、急躁、爱发脾气。
判断力下降了, 比如大冬天穿单衣出门,或者轻易相信陌生人推销。
如果出现以上的情况,一定要尽快就医,目前各医院多开设认知、记忆障碍或痴呆门诊,均可前往就诊咨询。同时我们需要拒绝病耻感,越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才可以延缓疾病的进程,一味地逃避只会延误疾病的治疗。
——
记忆的灯火从不是倏然熄灭——它需要从青年时储备肾精,中年时疏通痰瘀,老年时滋养髓海。当我们用中医智慧为每一段生命添油疏络,记忆的光便能穿越岁月长河,照亮尊严与希望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