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旨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公众对老年期痴呆的科学认识,增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识,营造关心关爱痴呆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这些“口头禅”,可能是危险信号
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患者在早期阶段,常会不自觉地重复某些特定语句。若长辈频繁说以下这些话,建议提高警惕:
01
“我刚才说到哪儿了?”
短期记忆衰退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典型的早期症状。患者可能在聊天中突然中断,完全忘记刚说的内容,甚至几分钟内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这并非 “走神”,而是大脑无法短暂存储信息的表现。
02
“那个东西叫什么来着?”
词汇提取困难是另一个常见信号。患者可能想不起具体名词,只能用模糊表述替代,比如把 “钥匙” 说成 “开门的那个玩意儿”,把 “冰箱” 说成 “放菜的那个柜子”。这种 “词到嘴边却说不出” 的情况会越来越频繁。
03
“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记忆功能受损后,患者可能完全忘记家人曾告知的事(比如 “明天要去医院”),反而会因 “突然得知” 而误解家人“隐瞒信息”,甚至产生情绪波动。这并非故意找茬,而是大脑无法留存已接收的信息。
04
“我以前不是这样的……”
部分患者会隐约察觉到自己的变化,比如突然记不起常用词、忘事变多,因此感到沮丧或焦虑。这种对自身认知衰退的 “觉察”,在疾病早期往往比较明显。
05
“今天几号?星期几?”
时间与空间定向障碍是阿尔兹海默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可能频繁询问日期、季节,甚至搞不清 “现在是早上还是下午”,严重时还会迷失在熟悉的环境中(比如在家中找不到卧室)。
发现异常,尽早干预
若家人出现上述语言变化,不必恐慌,但建议尽早进行专业评估。早期干预能最大程度延缓病情进展,目前的筛查与检测手段已越来越便捷精准:
01
tau蛋白血液检测
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特征是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2023年7月,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首次推荐血浆p-tau217作为诊断核心标志物——这种血液检测无创、便捷,准确率高,能在早期发现疾病风险。
02
ApoE 基因分型检测
ApoE基因(尤其是ApoE ε4等位基因)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强的遗传风险因素。基因检测可评估个体的遗传易感性,帮助提前做好预防。
此外,传统的认知量表测试、PET检查、神经心理学评估等仍是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早期干预,延缓进展
即使检测发现异常也不必过度焦虑。目前虽无根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但早期干预(如认知训练、控制血压血糖、坚持地中海饮食、增加社交互动等)能显著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家提示:语言的细微变化可能是大脑在 “求救”。早发现、早筛查、早干预,才能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争取更有质量的生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