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夜话 | 请拉住那只受伤的手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曾瑾

小谷妈妈的“心病”

我女儿小谷今年16岁,她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高二刚开学,她突然说不想上学了。现在,她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觉,整天玩手机。昨晚,我发现她用刀片划伤自己,我实在是不能理解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后来,在我的不断安慰和追问下,她对我说:“上学真的好累,作业总也做不完,我感觉自己的脑子转得很慢,身上也没力气,晚上还睡不着觉。”

让我自责又伤心的是,小谷竟然觉得她跟我和她爸爸都不算熟悉,不知道可以跟我们聊些什么。她说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事让她不开心,可她就是开心不起来,而且只要受到一点刺激,她就会变得特别敏感。她还说,疼痛能让她的身体保持清醒,她知道划伤自己是不对的,只是需要寻求帮助。

听说小谷班上有同学也是这样,我就想,她会不会是在模仿同学?还是想通过伤害自己这种方式来引起我们的注意?我想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她不再伤害自己?

小谷的行为属于青少年自伤的一种,医学上称之为非自杀性自伤,即在无自杀意愿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青少年自伤行为折射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想要求助,反映了他们的挣扎与呼救——“请帮帮我”。当孩子用这种方式“呐喊”时,愿他身边的人都能听懂那无声的呐喊,并伸出托住生命的手。

一种“向生”的求救信号

青少年自伤行为是一种隐秘且有风险的心理现象,近年来在校园和家庭中逐渐显现。当孩子身上出现一道道伤痕时,家长和老师往往会陷入恐慌与困惑:孩子为什么要自伤?

非自杀性自伤与自杀的核心区别在于动机,自伤者通过疼痛缓解情绪上的痛苦,这是一种“向生”的求救信号;自杀者意图终结生命,属于“向死”的绝望选择。需要警惕的是,若自伤行为未得到及时干预,有可能发展为自杀行为。

这类行为往往带有刻意掩饰的痕迹,比如,夏季穿高领衣物、拒绝参加游泳活动、频繁用橡皮擦掩盖血迹等。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衣物选择上有异常表现,或是在孩子的房间里发现刀具、血迹,就要提高警惕。

陷入自伤困境的青少年通常具备以下特征。心理方面,他们常常抑郁、自卑、冲动,或是患有精神疾病,或是存在童年创伤。家庭环境方面,不良的家庭互动模式可能影响青少年的情绪状态。学业与社交压力方面,成绩焦虑、校园霸凌、同伴关系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社会与网络方面,网络上的自伤内容、同伴群体影响等,可能让青少年盲目模仿。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青少年的自伤行为。一方面,青少年大脑的情绪调节系统仍在发育,有时难以理性应对负面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自伤成为他们的“情绪止痛剂”——疼痛短暂缓解焦虑、愤怒或空虚感,从而产生愉悦感。另一方面,青少年通过伤害身体的行为表达情绪困扰,或是希望有人能帮助他们。尤其是同龄人自伤行为的示范效应较强,容易使青少年在相对封闭的社交圈中形成“你伤我也伤”的扭曲认知。

系统预防切断危险链条

青少年自伤虽然具有突发性,但我们可以通过系统预防,把风险和危害降到最低。

一级预防:普及教育与风险筛查

二级预防:早期干预与家庭支持

针对高危个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或者鼓励他们参与同伴支持小组,实现情绪的发泄与心灵的自救。家庭可以改变教育方式,从“控制型父母”变成“支持型战友”,让亲子对话从“你怎么又……”变成“我们聊一聊”,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与支持。

三级预防:阻断恶化与康复支持

学校、家庭和医院可以三方联动,用“学校减负+家庭温暖+医院专业治疗”的方式,全链条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预防孩子的自伤行为。社区也可成为“隐形后盾”,通过心理援助热线、线上互助平台等方式,让孩子了解情绪疏导方法。

自伤后的“三步走”策略

发现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后,及时、恰当应对至关重要。家长与老师应遵循“冷静沟通-评估风险-专业介入”的“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避免情绪化,建立信任

禁忌行为:指责、强行检查孩子的身体,盲目承诺保密;若孩子有自杀风险,需要突破保密原则。

正确沟通:“看到你手臂的伤,爸妈很心疼,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才能让你好受些。”

关键原则:不评判孩子的行为,不强化孩子的羞耻感,让孩子感到被理解而非被攻击。

第二步:评估风险等级,分级处理

红色预警(立即就医):孩子说出了明确的自杀计划,或有严重影响生命安全的行为。

黄色预警(72小时内介入):孩子每周自伤超过2次,伴有拒食、失眠等症状。

蓝色预警(持续观察):孩子偶发自伤,情绪可控。

第三步:制订安全计划与医学干预措施

我们可以为孩子拟定个性化替代行为清单,如运动、拨打联系人电话、寻求心理咨询等。如果孩子的自伤行为较为严重,就要尽早进行专业治疗。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心理治疗师 曾瑾

策划:张灿灿

编辑:李君 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健康夜话 | 请拉住那只受伤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