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食品企业李斯特菌污染的应对办法

食品企业面临的李斯特菌污染问题是一个涉及微生物特性、生产管理、法规标准和公共卫生的系统性挑战。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核心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危害与风险人群

李斯特菌(尤其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具有显著的人群差异性。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流产、死胎或新生儿脑膜炎,病死率高达 20%-30%;老年人、免疫低下者易发展为败血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住院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2025 年英国和美国的多起疫情显示,即食食品(如鸡肉制品、三明治、能量补充饮品)是主要传播载体,且污染事件常跨越州界甚至国界,涉及医院、疗养院等高危场所。

二、污染来源与传播机制

  1. 原料带入:生鲜肉类、乳制品、水产制品等原料可能在屠宰、养殖环节被污染。例如,波兰北部生鱼样本中李斯特菌检出率达 13.9%,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占 23.1%,且鲫鱼、鲱鱼等常见品种携带率较高。
  2. 环境传播:生产车间的低温高湿环境(如冷库、水产加工区)为李斯特菌提供理想生存条件。设备缝隙、排水沟、传送带下方等隐蔽区域易形成生物膜,常规清洁难以彻底清除。2025 年美国某即食食品厂因环境样本检出同源菌株,最终追溯为疫情源头。
  3. 交叉污染:人员操作(如未严格洗手消毒)、工具混用、气流控制不当等可能导致生熟区域交叉污染。例如,英国某甜点厂因未区分生熟加工区,导致冰淇淋等产品污染,造成 3 人死亡。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

  1. 环境管理体系
    • 分区隔离:将工厂划分为高卫生区(如即食食品包装区)和低卫生区(如原料接收区),通过物理屏障和正压气流防止污染扩散。
    • 生物膜控制:使用过氧化氢 - 银离子复合型消毒剂(如奥克泰士)定期清除生物膜,避免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导致耐药性。
    • 环境监控计划(EMP):定期对食品接触表面、排水沟等关键位点进行微生物检测,结合全基因组测序(WGS)追踪污染源。
  2. 生产过程控制
    • 冷链管理:冷藏温度需严格控制在 4°C 以下,定期校验温度计,避免李斯特菌在低温下缓慢增殖。
    • 杀菌验证:对即食食品采用高压处理(HPP)、巴氏杀菌等技术,并通过挑战试验验证杀菌效果。
    • HACCP 体系:美国 FSIS 于 2025 年推出的新检测方法要求企业建立基于 HACCP 的食品安全体系,重点监控即食食品宰杀后暴露环节。
  3. 原料与供应商管理
    • 严格验收:对高风险原料(如生乳、生鲜水产)实施批批检测,要求供应商提供李斯特菌阴性证明。
    • 供应链追溯: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系统,确保污染事件发生时可快速召回产品。例如,美国某能量补充饮品品牌因追溯体系完善,在 24 小时内完成全国范围召回。

四、检测技术与法规标准

  1. 检测方法革新
    • 快速检测:PCR、全基因组测序(WGS)等技术可在 24-48 小时内完成菌株鉴定和溯源,较传统培养法效率提升 50% 以上。
    • 认可实验室:美国 FSIS 推出的自愿性检测计划允许企业通过认可实验室获取权威数据,支持 HACCP 体系运行。
  2. 法规要求
    • 限量标准:欧盟、美国、中国等均对即食食品实施 “零容忍” 政策,要求 25g 样品中不得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例如,中国 GB 29921-2021 规定干酪、再制干酪等乳制品必须达到 “未检出 / 25g” 标准。
    • 合规性验证:企业需定期接受第三方审核,确保清洁消毒程序、环境监控记录等符合法规要求。例如,英国某连锁超市因未按规定执行原料检测,被食品标准局强制召回产品并罚款。

五、耐药性挑战与应对

近年来,李斯特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波兰研究显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奥沙西林、头孢噻肟、利福平等抗生素耐药率达 100%,98.1% 的菌株呈现多药耐药(MDR),且携带 blaTEM、ampC 等耐药基因。这导致传统治疗方案(如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失效风险增加,需依赖新型抗生素(如替加环素)或噬菌体疗法。企业应通过轮换使用消毒剂(如季铵盐类与过氧化物类交替)、加强员工卫生培训等措施降低耐药性发展速度。

六、消费者防护建议

  1. 安全储存:即食食品开封后需尽快食用,剩余部分密封冷藏并在 24 小时内处理完毕。
  2. 彻底加热:冷冻食品需完全解冻后再加热,确保中心温度达到 70°C 以上。
  3. 高危人群注意:孕妇、老年人应避免食用未巴氏消毒的乳制品、生鱼片、冷熏肉类等风险食品。

七、行业案例与启示

  • 英国梁木公司鸡肉召回事件(2025 年):因未及时检测原料污染,导致多批次鸡肉产品被召回,企业损失超千万英镑。该事件凸显原料验收与环境监控的重要性。
  • 美国 Prairie Farms 能量饮品疫情(2025 年):长期护理机构因使用污染饮品,导致 42 人感染、14 人死亡。事件暴露了供应链追溯与高危场所风险评估的不足。
  • 波兰生鱼耐药性研究(2025 年):高耐药菌株的发现提示水产加工企业需加强原料源头管控,并探索替代消毒技术。

李斯特菌污染防控是食品企业的 “持久战”,需从原料、环境、生产、检测等全链条构建防御体系。随着法规趋严、检测技术革新和耐药性挑战加剧,企业需持续投入资源优化管理,同时与监管部门、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食品安全威胁。

润联旗下诺福,比利时进口,生态、无色无气味、友好型的杀菌消毒剂,拥有欧洲食品工业安全认证,EN测试报告,TUV认证,ISO认证等,畅销全球的绿色消毒剂,被誉为世界安全的杀菌产品,广泛用于食品饮料生产环节使用。

进入国内以生态消毒为理念得到广泛关注,服务过中国超5000千家食品加工企业,解决了当下实质性的消毒难题和微生物污染。我们熟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污染原因分析,针对李斯特菌污染能够提出具体的细菌消毒解决方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食品企业李斯特菌污染的应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