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今年53岁,职业是一名货车司机,平常的出门跑车经常几天几夜需要在车上。于是车就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自己带了一个电饭煲平常做点米饭配点咸菜什么的一餐就凑合了。
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感觉胃部不舒服,时不时恶心呕吐,吃了胃药也没能缓解。随着时间的发展症状越来越严重了,整个人也消瘦了一大圈。去医院一查,竟被查出胃癌晚期,病情已经扩散了,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这个结果令一家人难以接受,李师傅是家里的顶梁柱,而且不抽烟不喝酒,怎么就得了这个病?
李师傅的女儿偶然在上网的时候刷到“世卫组织警告电饭煲致癌”的文章,心里咯噔一下。翻看父亲车里的电饭煲,发现内胆已经刮花得厉害,这个陪伴父亲走南闯北的电饭煲,难道真的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一、电饭煲出现这种情况,千万别用了!
电饭煲是我们生活中很常用的电器,但近年来网上关于电饭煲的传言有很多,甚至有人说电饭煲内胆的癌症的“催化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见的电饭煲内胆是铝制的,但因为铝在加热以及碰到酸性物质时很容易析出,所以会在电饭煲内胆上涂上一层聚四氟乙烯等全氟类聚合物,也就是特氟龙,对铝制内胆起到保护作用。特氟龙具有性质稳定、耐酸碱能力强、无毒等特点。

为了探究电饭煲内胆涂层是否容易分解,央视曾专门进行过实验,结果发现特氟龙只有在加热到300℃时才会分解,温度越高时分解的产物毒性越大。但我们日常正常使用电饭煲煮饭的温度不会超过200℃,根本达不到特氟龙的分解温度,所以无需担心。
网上流传的内胆致癌无从考究,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上输入关键词查询也没有相关的信息,并没有所谓呼吁停止使用电饭煲以及电饭煲内胆是肝癌催化剂的相关消息。
但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即内胆涂层出现脱落后要就及时更换。涂层脱落后会导致内胆粘锅,烹饪时很容易糊底、干锅,影响食物的口感。且涂层脱落后食物会与铝制内胆直接接触,长期接触铝元素对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对身体产生慢性毒副作用。

二、安全使用电饭煲,4个知识要牢记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生活电器检测中心副总工张兆明表示,选购电饭煲时最为主要的就是内胆,最为常见的搭配就是铝制内胆+涂层,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这几个细节问题。
1、喷气口及时清洗
电饭煲喷气口经常会有米汤溢出,这个位置不及时清洗很容易产生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有害物质。在下次煮饭的时候,这些细菌会回流到锅内污染食物。建议在清洗电饭煲时,讲蒸汽孔帽一起拆卸,洗净后再装上去。

2、避免烹煮酸性食材
电饭煲要避免烹饪酸性的食物,因酸性食物容易入侵到内胆空隙内腐蚀基体材料,加速涂层脱落的速度。
3、注意安全年限
一般情况下,电饭煲的使用安全年限为3~5年,过长时间使用容易让内胆涂层脱落,对健康不利。
4、不要用钢丝球洗锅
钢丝球的摩擦力度很大,清洗时容易让内胆的涂层脱落,所以要避免使用。日常清洗电饭煲涂层,建议用抹布等不尖锐的清洗工具。
三、这5个做菜习惯,或比外卖还不健康!
传统观念中,自己家里做饭会比点外卖更健康,但在做饭时如果有这些坏习惯的话,很可能比点外卖更不健康!如果你有这些习惯的话,一定要及时改掉。
1、等出现油烟才往里下菜
我们现在食用的一般为精炼植物油,当油锅冒烟时温度一般已经超过了200℃。此时的温度会破坏食物内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还容易产生杂环胺、苯并芘等致癌物,对健康不利。
2、不刷锅就开始炒下一盘
相信这是不少人图省事的做法,但其实很不健康。上一道菜炒完锅里会附着不少的油脂和食物残渣,再次加热后很容易烧焦、产生致癌物。

3、生熟食都用一块菜板
切菜生熟不分的话,生食上的一些细菌、寄生虫会沾到菜板上,在下次切熟食的时候容易污染熟食。之后直接吃的话,很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轻则导致上吐下泻、重则引起肠道炎/细菌性痢疾。
4、直接用流水洗生肉
生肉的表面可能会残留一些细菌、病毒,用流动水清洗的话,四溅的水花可能会让细菌附着到水槽、案板以及餐具上。建议日常清洗先用盐水浸泡10~15分钟,之后用小流水清洗。
5、炒完菜立马关油烟机
炒完菜后油烟依旧存在,马上关掉抽油烟机会让身体吸入大量的油烟。正确的做法是炒完菜后,再开几分钟抽油烟机,让残留的一些有害空气及时被吸附走。

日常购买电饭煲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厂家,使用的时候注意细节即可,不会给健康带来影响,更不会致癌,对此无需过多担心。
参考资料:
[1] 《癌症高发,世卫组织说电饭煲是“帮凶”?医生紧急提醒:真正致癌的是这6种常见行为!》.申工社.2025-06-29
[2] 《电饭煲这 4 个地方不洗,当心吃“蟑螂蒸饭”!!!》.科普中国.2025-01-31
[3] 《炒菜时的4个习惯,可能让全家患癌》.生命时报.2017-03-0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