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支招 | 这个“隐形杀手”正悄悄拖垮家人健康,中医教您“止耗”之道→

每年9月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提醒我们要从身体到心灵全方位关注健康。然而,有一种“隐形的健康杀手”:精神内耗,正悄悄消耗着我们的心理能量。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有人明明没做什么体力活,却总喊“好累”;有人反复纠结一件小事,直到自己焦虑不安……这些都是精神内耗在作祟。

医学指导:

侯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理睡眠科副主任医师

本文作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理睡眠科刘晓容心理治疗师、李娴医师

你有“内耗体质”吗?来做个小测试

请伸出一只手,接下来我会念几句话,每一句如果戳中你,就按下一根手指头:

(1)常常觉得自己很累,明明啥也没干。

(2)反复回忆做过的事,经常后悔“当时要是那样做就好了”。

(3)容易过度解读身边的人和事,比如朋友没回消息,就觉得“是不是我哪里得罪他了”。

(4)忍不住地胡思乱想,睡前脑子像放电影。

(5)喜欢把问题揽在自己身上,哪怕是别人的错也会自我怀疑。

(6)经常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够好。

(7)做事前拖延,完不成又后悔。

有没有人的手已经握成拳头了呢?别担心,这种“心累”的感觉很普遍,中医认为,内耗本质是 “心神不宁”“情志失和”—— 心神被杂念牵绊,无法安住当下,就像 “心灯被风吹晃”,既耗神又伤气,长期还可能导致失眠、烦躁、乏力等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

给内耗“按下暂停键”

(1)正念认知疗法:锚定当下,稳住心神

内耗的人总习惯“活在过去或未来”,比如刚结束一场汇报,就开始反复琢磨“刚才那个案例是不是没讲清楚”;或者还没开始项目,就焦虑“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正念认知疗法(MBCT)的 “5分钟呼吸锚定法”能帮你拉回心神:找安静处坐下,闭眼专注呼吸,感受空气入鼻的微凉、腹部起伏的触感。若思绪飘走,不必自责,轻轻将注意力拉回呼吸——这与中医 “调气安神” 理念相通,通过呼吸引导,让躁动的心神 “归位”。

(2)认知行为疗法:纠偏思维,疏肝解郁

内耗往往源于“不合理的认知”。比如有人会陷入“非黑即白”思维:一次演讲卡壳,就认定“我永远搞不好公开表达”;还有人习惯“灾难化联想”:领导皱眉,就觉得“我要被开除了”。

认知行为疗法(CBT)教你做自己的“心理侦探”。当负面情绪冒头时,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个想法有什么证据支持?(比如“领导皱眉”,有证据证明是针对你吗?)

2.有什么证据反对?(领导可能只是在思考工作)

3.换个角度,还有其他可能吗?(也许他只是昨晚没睡好)

通过这样的“思维纠偏”,如同中医“疏肝解郁”,让心神从“自我折磨”中解脱。

(3)中医特色调节法:形神共养,减少内耗

①穴位按揉安神法

按压手腕内侧的 “内关穴”(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处取穴,将一只手中间三指并拢,无名指放在另一手的手腕中间的横纹的中央上,则食指下方按之凹陷并酸痛处即是该穴),每次3-5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宜。中医认为内关穴能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焦虑纠结时按揉,可快速平复心神。

②情志导引法:

借鉴中医“五禽戏”的“调神”理念,每天花10分钟做简单的“疏肝操”: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向两侧抬起,同时深吸气,想象“烦恼随气流排出”;双手回落时缓慢呼气,重复5-8次。通过肢体运动带动气机流转,让杂念随动作消散。

实用小技巧:给心灵 “减负”

(1)设立“内耗止损点”:

纠结“穿哪双鞋”超5分钟、琢磨“同事眼神”没完时,立刻叫停:“到此为止,先行动!”随机选鞋、礼貌询问,避免思绪“空转”耗神。

(2)用“具体行动”替代“空想”:

内耗者易困在“想”的漩涡,不妨践行中医“接地气养心神”:去公园散步感受风声叶语,养盆绿植观察生长,加入兴趣小组交流爱好。在具体行动中,让心神从“内耗”转向“当下体验”。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让我们以“形神共养”为核心,用中西结合的方法给心灵“松绑”。

记住:适度觉察是成长,过度内耗是伤神。愿你既能用科学疗法调节心态,也能借中医智慧养护心神,真正实现“身心同健”,轻松享受生活。

本期封面:

封面图片来源:小红书@歪嘴小锅巴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通讯员:梁幸琳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支招 | 这个“隐形杀手”正悄悄拖垮家人健康,中医教您“止耗”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