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就医帮 | 肿瘤撑满半胸腔、四年求治无门!北京安贞医院胸外科巧借“一线天”救命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安贞医院胸外科

编辑 | 原野

56岁的齐先生(化名)四年间纵隔肿瘤不断生长,直至几乎占据一半胸腔,因手术风险极高屡被多家医院婉拒。最终,在北京安贞医院胸外科,多学科团队协作完成高难度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使他重获新生。

巨大肿瘤与人体重要血管“纠缠不清”

四年前,齐先生因胸部外伤检查发现纵隔肿瘤,当时直径已达11厘米。

尽管他外表与常人无异,入院查体也没见什么明显异常,回想起来也仅偶有胸闷气短,食欲不振等不适,可肿瘤却在悄然生长。

从最初发现时的一拳大小,到今年8月,肿瘤已长到22×18厘米,几乎占据一半胸腔,严重压迫相邻脏器。

图说 / 齐先生的CT影像(术前)

更棘手的是,胸部CT显示下腔静脉——人体最重要的血管之一,负责胸部以下全部血液回流心脏的唯一通道被肿瘤包绕,甚至在肿瘤部分“消失”了一段。

四年间,齐先生辗转多地求医,均因手术复杂、手术风险极高而被婉拒。

2025年8月4日,他带着最后一丝希望,从广东来到北京安贞医院胸外科游宾主任的门诊。

多学科会诊锁定关键“裂隙”成手术突破口

由于齐先生病情复杂且情况危急,游宾主任迅速将齐先生收入院治疗。

完善相关检查后,胸外科组织了多次科内病例讨论及全院多学科会诊。

专家团队一致认为,手术最大的难点在于处理被肿瘤完全包绕的下腔静脉,可一旦损伤可能引发致命性大出血。

但反复观看、仔细分析胸部CT等影像后,团队发现了一处重要细节:肿瘤在下腔静脉右侧形成一道细小的裂隙。这处“一线天”,成为手术唯一可能的突破口,若能沿着这条缝隙进行解剖,打开显露下腔静脉的空间,则将打通一条“生命通道”。

游宾主任立即协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马欣欣、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医师夏星、体外循环及机械辅助科副主任医师王佳璐、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寇雷及普外科主任石军等专家共同商讨。

成人心脏外科主任朱俊明指出,手术相当困难与凶险,关键在于充分显露下腔静脉。若术中可以成功分离出肿瘤上下端下腔静脉,必要时可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实施下腔静脉置换,为根治性切除肿瘤创造机会。

高难手术分步实施,“生命通道”成功打通

经全面评估与多轮沟通,团队最终敲定手术方案:先经右胸进入,探查肿瘤与下腔静脉的位置关系,分离血管、切除部分肿瘤后,再经左胸切除剩余肿瘤。

8月20日下午4时15分,在多学科团队保驾护航下,手术正式开始。

麻醉医生为齐先生实施了全麻,让其平稳进入麻醉状态。

随后,游宾主任带领团队张韶岩、马欣欣、郭然、董红红等,经右胸后外侧切口进入胸腔,仔细探查,发现肿瘤包膜完整、未侵犯膈肌等重要器官,但下腔静脉的全周几乎被肿瘤完全包裹。

凭借丰富经验与精准操作,团队成功找到那条挽救生命的“一线天”。

找到肿瘤与下腔静脉间的裂隙后,游宾主任沿肿瘤外膜逐步游离肿瘤组织,不断扩大肿瘤与下腔静脉的间隙,最终将这条重要的血管从肿瘤中完全剥离出来,打开了这条“生命通道”。

整场手术最大的难点被突破了!

随后团队沿裂隙切除右侧占位1/3的肿瘤。

图说 / 北京安贞医院胸外科游宾主任团队正在进行手术

关闭右后,齐先生调整体位,团队经左侧进入其胸腔,继续切除肿瘤。

由于前期充分游离了肿瘤边缘,左侧肿瘤切除顺利推进,5小时后,肿瘤剩余的2/3被完整切除。

多学科协作为复杂手术“护航”

术后齐先生恢复良好,两周后康复出院,一场持续四年的求医路,终于在北京安贞医院画上句号。为表达感激,他特地为医护团队送上锦旗。

图说 / 手术成功的齐先生特地为医护团队送上锦旗

北京安贞医院胸外科擅长胸外科各种疾病(肺癌、食管癌等)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危重疾病和凶险肿瘤的手术,团队具备学界领先的经验。

该高难度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胸外科团队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经验,更得益于医院强大的胸心血管外科平台及多学科协作机制。对于复杂纵隔肿瘤等疑难危重胸外科疾病,医院已建立起一套成熟、高效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为更多曾被视为“手术禁区”的患者,开辟出生命的通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就医帮 | 肿瘤撑满半胸腔、四年求治无门!北京安贞医院胸外科巧借“一线天”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