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塑料制品因其轻便、耐用和多功能性而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然而,随着塑料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也逐渐受到关注。 微塑料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包括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其中,经口摄入是最主要的途径,因为微塑料广泛存在于食品、饮用水、空气和灰尘中。 此外,微塑料还可能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尤其是在个人护理品中。面对多种途径的暴露风险,塑料相关污染物,尤其是微塑料,对男性生殖功能的潜在危险不容忽视。
01
塑料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及其来源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制品里, 其实藏着一群“隐形杀手”—邻苯二甲酸酯。这类化学物质就像是塑料的“柔软魔法师”,从孩子们手里捏着会变形的玩具、包裹食物的保鲜膜,到浴室里的洗发水瓶,为了让塑料变得更柔韧耐用,它们被悄悄添加在各种产品中。这些化学物质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们会偷偷干扰人体内的激素工厂。就像有个看不见的手在关小男性荷尔蒙(睾酮)的生产阀门, 不仅让维持男性特征的激素水平下降,还会破坏制造精子的“生产线”。有研究发现,经常接触邻苯二甲酸酯的人,精子质量可能像被橡皮擦擦过的铅笔字一样逐渐模糊--活力下降、数量减少,甚至出现DNA损伤。此外 还有另外一种经常被人们提及且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微塑料--双酚A(BPA)。虽然它不属于邻苯家族,但同样潜伏在塑料水杯、罐头内壁里。想象一下,当你用塑料饭盒装热汤,或者反复使用矿泉水瓶时,这些化学物质就像慢慢融化的糖块,悄悄渗入食物饮料中。它们不仅可能影响成年人的生殖健康,更可怕的是还能通过孕妇传递给胎儿,在生命最初的发育阶段就埋下隐患。
当塑料瓶被反复挤压、外卖餐盒经历日晒雨淋,就会不断脱落直径小于2~5毫米的隐形颗粒。更惊人的是,这些微塑料不仅存在于遥远海洋里的鱼虾体内,此刻可能正藏在你的自来水、早餐面包甚至呼吸的空气中。这些微小颗粒就像穿着隐身衣的破坏者,因为它们实在太小了(最细的只有头发丝的千分之一),能轻松突破人体防线。喝瓶装水时可能咽下上百颗,呼吸间不知不觉吸入几十颗。最可怕的是它们擅长“搭便车”,表面凹凸的结构就像带刺的魔术贴, 不仅能粘附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还可能在睾丸等敏感部位长期驻扎。
02
塑料对男性生殖健康的潜在危害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去40年全球男性精子数量下降62.3%,精子活动率降低15%,而塑料相关污染物的环境负荷增加与此趋势高度关联。此外,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指出,全球不孕症率为17.5%,并指出环境污染物可能是导致精子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塑料相关污染物,被认为是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因素。例如,邻苯二甲酸酯和双酚A等化学物质被发现与精子质量下降有关。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干扰内分泌系统或直接损害生殖细胞来影响精子数量和质量。
1.降低睾酮水平
睾酮是男性重要的性激素,对生殖功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和微塑料的暴露会抑制睾酮的合成和分泌,导致睾酮水平下降。例如,当纳米级的塑料微粒进入人体后,它们就像一群乱按开关的熊孩子,意外触发了身体里的“雌激素警报器”(ERα信号通路)。这种错误的警报会让制造睾酮(男性关键激素)的“工厂流水线”逐渐停工--负责生产睾酮的酶基因就像被拔掉电源的机器,导致男性荷尔蒙产量大幅下降。简单来说,这些微小塑料颗粒正在偷偷篡改我们身体里的激素生产指令书。
2.诱发生殖器官病变
长期暴露于邻苯二甲酸酯和微塑料,可能会导致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例如,DEHP暴露会导致睾丸萎缩、附睾缺损等问题。这些微小塑料颗粒会像酸雨腐蚀铁门那样,在体内引发“细胞生锈”,同时干扰睾丸的自我保护系统。它们能让守护精子的“生物滤网”出现漏洞,就像撕破筛子的网眼,让有害物质长驱直入破坏生育车间。
3.影响生殖系统发育
儿童和青少年在发育阶段对环境污染物更为敏感。研究表明, 孕妇接触塑料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和微塑料,可能干扰胎儿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增加隐睾症(睾丸未正常下降)和尿道下裂(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等先天性缺陷的风险。
03
如何防护
塑料及其化学物质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为了有效应对塑料及其化学物质(特别是邻苯二甲酸酯和微塑料)对男性生殖健康的潜在威胁,建议采取以下综合防护措施:日常生活中, 应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加热食品,特别是标有“PC”制品,转而选择耐热玻璃、陶瓷或不锈钢器皿;选购食品包装和水瓶时,优先考虑标注“无邻苯二甲酸酯”或“BPA-free”的产品, 并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使用布袋或纸袋替代;在个人护理方面,慎用含邻苯二甲酸酯的洗发水、沐浴露等产品,选择天然成分或有机认证的品牌;同时, 增加抗氧化食物的摄入,如深色蔬菜、坚果和海鲜,以缓解化学物质对精子的潜在氧化损伤;对于长期接触塑料相关行业的男性,应定期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监测精子质量和睾酮水平;改善居家环境,减少塑料玩具、PVC地板等家居用品,定期通风以降低室内塑料释放的化学物质浓度;最后,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支持限塑政策,共同推动可降解材料的研发与推广。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健康。
参考文献:
[1]包亚博,王成尘,彭吾光,等.微塑料的人体富集及毒性机制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2024,45(02):1173-1184.
[2]周钰涵,张蕴晖.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人群健康: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新证据[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36(04):295-299.
[3]任元毅.微塑料颗粒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及机制[J].中国男科学杂志,2023,37(06):127-131+136.
[4]侯宝莲.聚苯乙烯微塑料致雄性生殖损伤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22.
Caporossi L, Viganò P, Paci E, et al.A Case–Contro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lasticizers Exposure on Male Fert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20(1): 235.
[5]成娅.不同粒径聚苯乙烯微塑料对雄性小鼠主要脏器及生殖系统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23.
[6]张瑞,塑化剂DEHP对人类精子氧化损伤、过度凋亡的影响及抗氧化物质保护作用.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9-06-25.
[7]董德伍.塑料制品会导致生殖能力下降[J].家庭.育儿,2006,(3):46.
作者简介:陈淑慧,女,汉族,云南中医药大学2023级中医外科学男科方向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导师杨毅坚副教授。
栏目名称:《男性健康与家庭幸福》
实施主体: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秦国政科普工作室
实施主体:云南中医全媒体运营中心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与生殖医学科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委会
栏目主编:秦国政
栏目组稿:林煦垚
责任编辑:张娅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生殖医学科简介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生殖医学科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第五、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中医药临床重点学科中医男科学和慢性前列腺炎重点研究室挂靠单位、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和生殖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依托科室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秦国政传承工作室、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秦国政科普工作室等科教平台。
科室业务集临床、科研、教学、学术研究于一体,已培养男科与生殖医学硕士、博士、博士后110余人,承担各级科研立项项目56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4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