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说看病难,看病贵,可有时候真正耽误人的命,不是医药费,而是心态。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总觉得自己有点小毛病不算啥,扛一扛就过去了。
可是,身体有时候没给人第二次机会。
像近来发生的一起事情,一位 66 岁的老人,本来只是觉得有点喘不上气,走几步路就气短,也没发烧没咳嗽,身边的人也没太在意,以为就是年纪大了,加上天气换季容易哮喘。
去了一趟医院,医生也没太深查,开了点治疗哮喘的药让回家观察。
谁也没想到,就在第二周,这位老人突然在洗衣服时倒下,急救车来了也没抢回来。
后来尸检发现,原来真正的问题不是哮喘,而是肺癌,而且是晚期的,外加严重的肺部感染。
说白了,是被耽误了,彻底误诊了。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气短这个症状在老年人身上非常常见,但它的背后可能藏着非常多种病。
有些是比较常见的哮喘、慢阻肺、心衰这些,还有一些是比较隐蔽但很严重的,比如肺栓塞、肺癌、间质性肺病等等。
特别是肺癌这个病,早期特别容易被忽略。
很多人都以为肺癌一定会咳嗽、咳血,其实不是的。
有研究表明,大约 20% 的肺癌患者,在确诊之前几乎没有典型症状,甚至只是简单的气短或者乏力,就像感冒似的,拖拖拉拉好几个月才去医院查。
那时候基本都已经进展到晚期了。
等你真发现的时候,治也难治了。
而且很关键的一点是,现在大部分基层医院的门诊,特别是急诊和老年科,每天要接的病人特别多,医生看诊时间紧,尤其是对于一些看上去 “症状轻” 的老人,很多时候医生也只能凭经验判断,看一眼、问两句就做出判断,有时候根本来不及让病人去做个 CT 或者做肺功能检查。
再加上老年人普遍有点排斥检查,觉得麻烦、怕贵、怕疼、不想折腾,这一耽误,就容易出事。
谁都不愿意看到悲剧发生,可是很多悲剧,其实在一开始是可以避免的。
在笔者看来,最大的问题不是医生有没有问题,也不是老人固执,而是大家对健康风险的认知还是不到位。
老年人气短,不应该随便归为哮喘或者肺气肿,更不能因为 “以前也这样,过几天就好了” 就掉以轻心。
这个时候,做一个胸部 CT,真的可能救一条命。
哪怕是做一个简单的肺功能测试、验个血常规,也远比什么都不做强。
查了一下数据,现在国内肺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排第一,而且死亡率也排第一。
每年大概有80万新发病例,其中 60% 以上在发现时已经是晚期。
这个比例比国外还要高不少。
而在这类晚期病人当中,超过一半的人曾经有过呼吸困难、气短、咳嗽等症状,但因为没有重视、也没有被医生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导致拖了几个月才确诊。
与此同时,还有一项调查显示,在一线城市,老年人群中能主动做胸部 CT 筛查的人比例不到 15%。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防范意识。
这么一对比,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总有 “突然就走了” 的新闻出现。
当然也不能全怪患者,很多时候医生也有自己的判断局限。
比如在临床上,哮喘是一种很常见的病,尤其是在春秋换季时候,老年人出现气短,很容易就先考虑是哮喘,给上了吸入剂、激素、支气管扩张剂这些。
用了之后症状稍微好点,大家就以为没事了。
但是这些药只是缓解呼吸道收缩、减少炎症的,根本不能控制肿瘤生长。
用这些药,可能短期症状缓解,实际上癌细胞在悄悄发展。
到真正明显的时候,很多检查都做晚了。
而且一个现实是,不是每家医院都能第一时间安排 CT 或者肺功能检查。
有些地方排队要排好几天,有的甚至要转诊才能做。
而在这种等一等、看一看之间,时间就一点点溜走了。
所以说,如果自己或身边人是高危人群,比如吸烟多年、家族有癌症病史、曾经有肺部疾病史,或者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里,只要出现呼吸不畅、气短、慢性咳嗽这些情况,哪怕医生没强烈建议,也应该主动要求做检查。
现在的 CT 检查其实没那么贵,有医保的话几十块钱能搞定。
相比之下,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一旦进入中晚期,那治疗成本、痛苦程度和生存率差距就大太多了。
尤其要提醒的是,那些不吸烟的女性老年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有统计显示,中国女性肺癌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来不吸烟的,其中一大原因是厨房油烟暴露。
长期在封闭厨房里炒菜、煎炸,吸入的油烟其实对肺部刺激非常大。
如果家里厨房没有抽油烟机,或者通风不好,那患病风险会更高。
可偏偏这种人群因为不吸烟,往往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得肺癌,更加不会去主动筛查。
殊不知,等身体有反应的时候,病已经不轻了。
同时,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肺部感染。
有些老年人气短,其实不是肿瘤,而是反复感染、炎症积累造成的肺功能下降。
尤其是那些有基础疾病的,比如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衰等等,他们的免疫力本身就弱,肺部一旦有感染,很容易发展成大面积肺炎。
而这个过程中,也可能有类似哮喘的表现,比如咳嗽、气促、夜间加重等等。
如果医生判断失误,按哮喘治,可能暂时压住炎症,但没有清除病灶,反而加重了病情。
肺部感染如果没有及时控制,进展快的时候几天内就可能致命。
这也是很多老人突然病情恶化、抢救不及时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老年人气短这个问题,真不是小事。
很多人觉得 “这人平时身体挺好啊,怎么就突然倒了”,其实早就有信号了,只是被忽略了。
特别是现在生活节奏快,子女工作忙,老人的身体状况没法时时掌握,如果老人自己也不说,或者觉得 “不想麻烦孩子”,就更容易耽误事。
这个时候,做子女的也要多留个心眼,如果父母提到 “最近总是喘”、“走几步就累”、“嗓子不舒服”,别光听一听就过去了,应该主动带他们去医院查一查。
在笔者看来,这些悲剧是可以减少的。
关键是大家要换一种思路看待健康问题,尤其是对待老年人的不适,不要一味归因于 “年纪大了”。
很多病不是 “人老了就该这样”,而是确实出了问题,需要明确诊断。
拒绝检查,不代表病就不存在了;逃避治疗,不代表病情会自己消失。
反而很多时候,早一步面对问题,就能争取更多机会。
别等到事情出了,才后悔没早点检查,那时候真的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还是想提醒一句,现代医学手段并不完美,但已经能帮我们发现很多早期病灶。
只要愿意做检查,绝大多数疾病都有可能在早期被控制。
而如果继续维持 “怕查出毛病”、“反正就是老毛病”、“不想折腾” 这种想法,很多危险会在你不经意之间悄悄升级。
到那个时候,不管是医生再努力,家人再心痛,也无法弥补失去的时间。
所以说,该查的时候就要查,不舒服就要说,不要等。
命只有一条,不该拿来赌。
参考资料
[1]临床病理讨论第72例──反复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猝死[J].中华医学杂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