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心衰与午睡有关?再三提醒:过了55岁,牢记午睡“四不要”

午后的阳光穿过纱窗,57岁的李大爷坐在客厅里,刚吃完午饭,心里想着“老话说,中午不睡,下午遭罪”。可一天、两天,他开始觉得每次午睡醒来,反而更头晕,心跳还忽快忽慢。家里人见他精神不济,还催促他多睡一会儿。

可没想到,例行体检时,医生仔细询问作息后皱起了眉头:“你的心衰的风险其实和午睡习惯有大关系,很多人还以为睡得越久越补身,实际上恰恰相反。”李大爷听得一脸错愕,过去几十年的“午睡真香”瞬间变得扑朔迷离。这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有科学道理?午睡,到底和心脏健康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过了55岁,午睡的“四不要”必须牢记?尤其是第二点,很多人都在犯!

是不是只要午睡,身体就更健康?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午睡和心衰,一线之差取决于方法

午睡一直被誉为“午间充电站”,不少权威专家,如钟南山院士都曾表示,短暂午睡能显著提升下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哈佛大学2023年发表于《睡眠健康》杂志的研究甚至给出了数字:有午睡习惯的人大脑老化速度平均延缓2.66.5年,总脑容量增加15.8立方厘米。

美国心脏学会的数据也表明:经常适度午睡的人,较不午睡者收缩压降低约5.3mmHg,与心脏健康息息相关。

但你知道吗?错误的午睡方式,反倒让心脏“甜蜜的负担”变成了健康隐患。

国内外多个流行病学大样本随访数据显示:

每日午睡3060分钟,心衰风险增加达68%;午睡超过1小时,风险进一步增加26%(数据引自《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及欧洲心血管年会发表研究)。

这究竟为什么?

一方面,长时间午睡会降低身体代谢速度、延长脑毛细血管的关闭时间,导致醒来后身体不适,有时还伴随头晕、心慌、胃胀,这些都是心脏负荷过重、循环不畅的信号

另一方面,午睡超过1小时,死亡风险上升30%,心血管事件风险也提升35%,老年痴呆风险增加40%(《阿尔茨海默氏症与痴呆症》权威数据)。这些变化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临床观察结论。

所以,不反对中老年朋友午睡,关键是午睡一定要“讲究科学”,避免进入高危区。尤其过了55岁,心脑血管功能自然下降,更需要科学把控午睡这把“双刃剑”。

四大午睡误区,55岁后千万别再犯!

随着年龄增长,睡眠结构、神经调控、循环代谢都在缓慢变化,午睡习惯更要讲究方式。多位心血管专家和睡眠医学专家反复提醒,“四不要”守则,是中老年午睡的健康底线

一、午睡不要忽视时长控制

长期午睡时间过长,容易扰乱生物钟,提升心脏负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最新推荐:每次午睡建议20~30分钟为宜,最长别超1小时。最佳入睡时机是下午1点到3点。“偷懒”太久,不仅起床更疲乏,更可能推动心衰风险逐步加码

二、吃饱就睡要不得

饭后血液集中到胃肠道,马上睡觉,大脑、心脏等重要部位就会短时间供血减少,加重心脏工作负担,还易引发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头晕憋闷等症状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专家建议:午饭后静坐休息20~30分钟后再入睡

三、失眠人群午睡更需谨慎

很多年长者晚间易失眠,白天补觉成习惯。但午睡过长反倒会加重夜间失眠,形成恶性循环。本身就有失眠困扰的人,建议午睡时间缩短或仅闭目养神,哪怕只是安静躺一会儿,都对大脑、心脏有积极调节作用。

四、切忌趴着睡

中老年人趴睡看似“躺得更实”,但实际容易加重颈椎、肩部压力,甚至引发胸闷气短。长期“趴睡”还会影响呼吸,导致全身供氧不足,间接增加心脑系统负担。推荐使用靠背枕、轻松躺靠沙发、平卧为佳

这四大“午睡陷阱”,每一条都和心脏的健康息息相关。尤其很多人以为“越睡越补”,实际上,睡得久反而给心脏添负担,这正是心衰风险在不经意间悄然积累。

午睡怎么做才健康?牢记科学细节,让“补觉”变“养心”

大多数权威共识认为,只要方式科学,午睡绝对是提升健康、预防慢性病的得力助手。下面四个建议,尤其适合中老年人日常践行:

优选黄金时间段

建议在下午1-3点之间午休。此时生物钟进入低谷,短暂小憩最为养身。切勿午睡拖延到下午四五点,易扰乱晚间睡眠规律。

短而精,20-30分钟小憩为佳

这段时间能显著缓解心脏压力,提升下半天精力与记忆力。不建议超过1小时,更不是越久越好。

起床做伸展,渐进恢复清醒

醒来后不要急起身,慢慢伸展身体、轻缓下床,这样可以帮助血压平稳过渡,避免突发性心慌、跳动加快,降低心脏负担。

配合安静、舒适的环境

关掉闹钟与电子设备,让身体自然放松,避免光线刺激和噪音干扰仰卧或侧卧更减缓心脏压力,比趴睡更健康。

这样午休,既能守住午睡“好处”,也最大程度避免心衰和慢病风险。千万别因“睡不够”而强行午休,顺应身体自然节律才是关键

结语

午睡做得好,是健康的加油站;做得不对,却“偷走”身体储备。

权威医学共识已明确,午睡最大好处在于短暂、适时、科学。尤其过了55岁,心脑血管功能本就易老化,更应守住“四不要”底线,将风险拒之门外。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尽相同。科学午睡虽能降低一定的健康风险,但心衰的发生涉及遗传、基础疾病、长期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即使严格遵循“四不要”,也并不能百分百杜绝相关风险。

如果您有午休后持续不适、心悸、胸闷等症状,建议及早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评估

健康,源于每天的点滴选择。今天开始,给自己一个科学午睡的承诺,让“补觉”真正养护心脏。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3.《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修订版)》

4.《超时午睡增加心衰风险?最佳时长原来是……》. 37度里长江健康融媒丨武汉晚报 2024年09月18日

5.《午睡有讲究,这3类人尽量少午睡!》. 上海瑞金医院2024年08月09日

6.《钟南山院士推荐这个习惯:每天午睡一会好处很多!》. 科普中国 2022年02月15日

7.《阿尔茨海默氏症与痴呆症》权威文献

8.《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午睡心衰风险研究

9.《欧洲心血管年会午睡与死亡风险报告》

10.《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心衰与午睡有关?再三提醒:过了55岁,牢记午睡“四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