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王莽篡位前后,十几万汉室宗亲,为何反抗者寥寥无几?

汉高祖刘邦在逐步铲除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的同时,为了巩固刘氏江山,大封同姓宗室为王。他将自己的兄弟刘交、刘贾、刘喜等,以及子侄刘濞、刘肥等二十余人分封各地,期望这些同姓诸侯能成为国之屏藩,共同守护汉室基业。此后历代汉帝沿袭此制,至西汉末年宗室成员已繁衍至十余万之众。然而当权臣王莽显露篡位野心时,这支庞大的宗室力量却几乎集体沉默,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首先来看反抗行动的无力表现。在王莽从摄政到称帝的整个过程中,仅爆发过三次反抗,其中两次由宗室发起却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发生在居摄元年(公元6年)四月,当时汉平帝突然驾崩,王莽不仅不立新君,反而自封假皇帝把持朝政。安众侯刘崇敏锐察觉王莽的野心,认为吾帅宗族为先,海内必和,遂在封地南阳集结数百族人起兵。然而这支孤军攻打宛城时无人响应,很快就被守军击溃。更讽刺的是,刘崇的族叔刘嘉非但不支持,反而主动赴长安向王莽请罪。第二次反抗发生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四月王莽正式称帝后,徐乡侯刘快在封地聚集数千人起义。但其胞兄——原胶东王刘殷竟紧闭城门拒不相助,甚至自囚于狱中以示忠诚。

王莽对宗室的拉拢手段堪称高明。自掌控朝政起,他就通过厚赏来分化宗室力量。元始元年(公元1年),他一次就封赏汉宣帝玄孙刘信等三十六人为列侯。到元始五年(公元5年)举行祫祭大典时,更召集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一百二十人及宗室子弟九百余人齐聚长安。祭祀结束后,所有参与者都获得益户赐爵,金帛增秩的实利。在这种糖衣炮弹下,部分宗室成员甚至主动为王莽篡位铺路。泉陵侯刘庆在元始五年上书建议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居摄三年(公元8年),广饶侯刘京更参与编造符命祥瑞,为王莽称帝制造舆论。新朝建立后,共有三十二位刘氏宗亲因献符告密等功绩获得王莽册封。

深层原因在于汉朝长期的宗室管控政策。面对十余万宗亲的集体沉默,不能简单归咎于他们的懦弱。自汉文帝开始,朝廷就不断削弱诸侯权力。景帝时爆发的七国之乱后,诸侯的行政权、军权被大幅削减。到武帝时期,通过主父偃的推恩令,诸侯国土被分割继承;颁布左官律限制诸侯属官仕途;制定附益法严禁朝臣交结诸侯。这些政策使诸侯王到西汉末年只剩收取租税的经济特权,正如史书所言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异。失去实权的宗室们既无兵力又无威望,面对王莽的篡位自然无力反抗。加之王莽的怀柔政策分化瓦解,最终导致这个曾经显赫的统治集团在王朝更迭时集体失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王莽篡位前后,十几万汉室宗亲,为何反抗者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