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孙明霞主任:中西合璧破局慢性肾病,健脾补肾法为患者辟新径

随着慢性肾脏病(如 IgA 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不仅面临肾功能恶化的风险,还承受着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压力。如何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生存质量,是当前肾脏病医疗体系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医学源远流长,对肾脏疾病的认知与诊疗早有系统研究。《黄帝内经》中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的论述,《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补肾健脾、清热利湿等古方,至今仍在慢性肾脏病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久弥新。

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特邀会诊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孙明霞副主任医师指出,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人体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紧密相关。例如,脾肾两虚可能导致蛋白尿迁延不愈,湿热内蕴易诱发血尿反复,治疗时需根据患者证型,运用健脾补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法,恢复脏腑功能,从根本上延缓肾功能恶化。

孙明霞主任进一步强调,在发挥中医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西医的诊疗价值。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急症或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大量蛋白尿、严重高血压、高钾血症等,此时必须在及时、准确诊断的前提下,合理使用降压药、免疫调节剂、利尿剂等西药,快速控制症状,为后续中医调理奠定基础。

“长期服用西药可能带来副作用,比如 ACEI 类降压药可能引起干咳,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肝功能,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 孙明霞主任提到,此时通过服用对症的中药,可大幅减轻西药副作用 —— 如用健脾益气的中药缓解激素导致的胃肠道不适,用滋阴补肾的中药改善免疫抑制剂引起的乏力,这是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显著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孙明霞主任是第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应麟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作为王应麟教授的得力弟子,她深得恩师真传,系统继承了中医治疗肾脏病的经典理论与临床经验,孙主任拥有30多年临床经验,如今已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领域的资深专家,尤其在难治性肾病(顽固性蛋白尿、血尿)、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疾病的诊疗中,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协同方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政策要求,孙明霞主任现于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每周五上午)开设多点专科门诊,患者可通过186 1866 7083进行诊疗预约,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孙明霞主任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西医在肾脏病治疗中曾 “各自为政”—— 西医侧重用药物控制指标,中医侧重调理体质,两者缺乏有效融合。而王应麟教授在学术上主张创新,反对因循守旧。他认为,慢性肾脏病病情复杂,不同患者的病理类型、体质差异大,仅靠单一疗法难以应对所有问题。要想提升疗效,除了传承中医经典、发挥中药优势,还需在实践中创新,积极借鉴西医的病理诊断、指标监测技术,通过中西医结合,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为患者提供 “最优解”。

孙明霞主任不仅继承了这一理念,更在临床与科研中践行创新。她曾参与《IgA 肾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项目,该研究系统梳理了 IgA 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治疗方案,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她发表的 “中药浸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论文,更是为尿毒症患者常见的皮肤瘙痒难题提供了中医解决方案,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优秀交流论文。其中,她主导的 “健脾补肾法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临床研究,通过中药调理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排泄,填补了中医在糖尿病肾病中后期治疗的部分空白。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孙明霞主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领域的探索与成果,既是对王应麟教授学术思想的传承,更是对慢性肾脏病诊疗理念的创新发展,为广大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西合璧不是简单的‘中药 + 西药’,而是根据患者病情,在不同治疗阶段合理分配中西医的作用,让两者协同发力。” 孙明霞主任最后强调,这种模式不仅能延缓肾功能进展,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慢性肾脏病诊疗的新路径,更是一条正确的路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孙明霞主任:中西合璧破局慢性肾病,健脾补肾法为患者辟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