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天气渐凉,人体阳气慢慢收敛,脾胃功能也悄悄“降了温”。很多人习惯靠吃水果补充水分和营养,却不知有些水果吃多了,反而会让湿气在体内“安家”,加重身体困倦、大便黏滞等不适。今天就给大家盘点4种入秋后需控制量的水果,帮你避开湿气陷阱。
Part.01
芒果:甜蜜背后藏“湿热”
芒果自带浓郁香甜,是不少人的心头好,但它在中医里属于“湿热型”水果,且含糖量不低。入秋后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大量吃芒果会让糖分和湿热堆积体内,不仅可能引发口腔黏腻、舌苔厚腻,还可能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腹胀、大便黏马桶等情况。建议每次吃中等大小的1/2即可,脾胃虚弱的人更要少吃。
Part.02
冰西瓜:寒凉伤脾引“湿滞”
夏天吃冰西瓜解暑很爽,但入秋后再贪这口凉,就容易“伤阳气、生湿气”。西瓜本身性寒凉,冰镇后寒性更重,而脾胃喜温怕寒,过量食用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水湿无法正常运化,滞留体内。轻则出现腹泻、腹痛,重则会让身体越来越沉、手脚发凉。入秋后若想吃西瓜,建议选常温的,一次吃1-2小块就够了。
Part.03
榴莲:补过头反而“生痰湿”
榴莲被称“果中之王”,性温热,适量吃能补阳散寒,但它的“滋腻感”很强,过量食用反而会让脾胃“累到罢工”。入秋后人体代谢变慢,吃多了榴莲会让其含有的高糖分、高脂肪堆积,影响脾胃运化,进而生成痰湿,出现喉咙痰多、身体困倦、脸上冒油等情况。建议每次吃1-2瓣,且不要搭配酒类、其他热性食物一起吃。
Part.04
李子:多吃易“助湿伤脾
“李,甘酸凉,多食生痰助湿”,可见李子偏凉的特性,本就容易加重体内湿寒。入秋后吃多了李子,会进一步刺激脾胃,导致脾胃虚寒加重,出现腹泻、肠胃不适,还可能让湿气趁虚而入,让人感觉四肢沉重、精神不济。尤其是本身湿气重、容易拉肚子的人,入秋后最好少吃或不吃。
入秋后吃水果,关键在“适量”和“选对”。除了控制上述4种水果的摄入量,还可以多吃苹果、梨、橙子等性平、易消化的水果,既能补充营养,又不容易加重湿气。养护脾胃、避开湿邪,才能让身体更轻松地迎接秋天~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