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20岁小伙“心脏病”竟是心理问题?心理行为早筛很重要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新闻截图

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心理行为疾病,在疾病谱中的占比约为17.5%,青少年精神障碍总患病率同样达到17.5%,抑郁症和焦虑症合计患病率接近7%,更令人忧心的是,小学生抑郁检出率达10%,中学生30%、高中生40%。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睡眠/认知障碍科(脑病八科)主任余亚兰指出,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心理问题可能正悄然潜伏在每个人身边,不仅成年人受其影响,不少青少年也深陷困扰,而睡眠问题、躯体化症状,往往就是心理问题发出的“信号灯”,提醒着我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刻不容缓。

心理行为早筛,到底有多重要?

心理行为早筛,就像是给心理“做体检”。很多时候,心理问题在初期会有一些“小信号”,但我们常常会忽略。比如,总是莫名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或者身体总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疲惫等躯体化症状,这些都可能是心理问题在“敲警钟”。通过专业的早筛检查,能帮我们及时发现这些隐藏的“心理危机”,就像给心理问题“打预防针”,早发现才能早干预、早治疗,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隐患,不管是对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十分关键!

关于睡眠、躯体化症状的知识

1.睡眠那些事儿

睡眠可不是简单的“闭眼休息”。长期睡眠不好,比如经常失眠、多梦、易惊醒,除了让我们第二天没精神,还可能和心理问题“狼狈为奸”。像焦虑、抑郁的人,往往睡眠质量也差,而睡眠问题又会反过来加重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要是你总被睡眠困扰,别觉得“扛一扛”就好,这可能是心理发出的求助信号,得重视起来!

2.躯体化症状别轻视

有时候,身体出现的一些不舒服,比如头痛、胃痛、胸闷,去医院检查却没发现器质性病变,这就要警惕躯体化症状啦!它其实是心理问题在身体上的“投影”,当心理压力、情绪问题无法通过心理层面释放,就会“跑”到身体上“搞事情”。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单纯的身体疾病,反复治疗却没效果,这时候,不妨从心理层面找找原因,做个心理行为早筛。

余亚兰介绍睡眠/认知障碍科(脑病八科)长期深耕睡眠认知障碍领域,始终将降低睡眠认知障碍发病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作为核心工作目标,在睡眠/认知障碍心理行为疾病预防、诊断及干预全流程中持续发力。为从源头改善睡眠认知障碍、心理行为等健康问题科室积极联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全力配合其睡眠/认知健康筛查工作的开展与优化,共同构建“预防-筛查-干预”的睡眠认知健康防控体系。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接民介绍为满足大家对睡眠、认知障碍、心理行为疾病早期发现的需求,助力这些问题更早被察觉与干预,健康管理中心依托临床科室专业支持,推出心理行为早筛检查套餐,为守护身心健康筑牢早期防线。

科室简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20岁小伙“心脏病”竟是心理问题?心理行为早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