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生活中 “乙肝” 是个常被提及的词,但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一种肝病,却不清楚它具体是什么,更难察觉它对肝脏的 “隐蔽” 伤害。了解乙肝的本质和这种隐蔽伤害,才能更好地做好健康防护。
首先要明确,“乙肝” 全称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主要攻击肝脏细胞,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不过,它的表现形式并非单一:有些感染者会出现急性症状,比如乏力、食欲下降、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等,这类情况容易被察觉;但更多感染者可能长期没有明显不适,处于 “无症状感染” 状态,看似和健康人无异,可肝脏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
乙肝对肝脏的伤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 “隐蔽性”。肝脏本身是 “沉默的器官”,即使有少量肝细胞受损,也不会立刻出现明显疼痛或不适。乙肝病毒引发的损伤往往是 “慢性、渐进式” 的: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会不断对肝细胞造成微小损伤,这些损伤不会一下子爆发,而是慢慢积累。比如,有些乙肝感染者可能在多年内都没有症状,肝功能检测也可能暂时正常,但病毒带来的慢性炎症却在悄悄进展,逐渐导致肝细胞坏死、修复,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 —— 就像肝脏上悄悄结了 “疤痕”。
更需要警惕的是,这种隐蔽伤害若长期不被发现,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很多人直到出现严重症状(如腹水、呕血等)去检查,才发现肝脏已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但此时往往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比如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觉得自己没症状就不用管,多年后却意外查出肝硬化,正是因为忽视了病毒对肝脏的隐蔽伤害。
还要注意,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日常吃饭、握手、拥抱等普通接触不会传染,无需过度恐慌,但需做好科学防护:比如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家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这些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而对于已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即使没有症状,也需定期检查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及时发现隐蔽的肝脏损伤,避免伤害持续加重。
总之,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它对肝脏的伤害远不止 “有症状时的急性损伤”,更可怕的是无症状状态下的隐蔽进展。了解这种特性,做好防护和定期监测,才能更好地守护肝脏健康,避免被 “隐蔽” 的伤害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