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这菜不起眼,却是“血脂清洁工”!血脂高、血粘稠就吃它,老祖宗早就用上了

人一到了年纪,血管健康就容易 “亮红灯”,血脂、血栓、斑块,堵在哪病就在哪。不少人恨不能用个 “筛子” 把血液 “过滤” 一遍。

其实,在我们老祖宗的食谱上,就有这样一个 “筛子”—— 豆豉,它专 “清” 血管、改善血流,还能补肾利水,预防脑血栓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血管不好的人,秋季一定要吃两次豆豉。

一、豆豉的核心功效

1. 中医视角:调理脏腑,兼顾多效

解表散寒 + 和胃消食:据《本草纲目》记载 “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蒸暑,故能升能散”,豆豉味辛甘、性温,归肺、胃经。辛温可发散风寒(搭配葱白效果更佳),缓解风寒感冒初起的恶寒、鼻塞;辛香能醒脾开胃,改善老年人食后腹胀、食欲不振,还可治疗水土不服。

补肾利水 + 祛风通络:原料黑豆 “黑色入肾”,发酵后温性增强,能温肾助阳、利水消肿,缓解老年肾虚所致的下肢水肿;同时辛温之性可祛风活血、温通经络,减少瘀血生成,辅助预防脑血栓,《千金方》中也记载其可治中风失音。

2. 现代医学:护血管、强骨骼、调血脂

清血管防血栓:富含链激酶,能溶解血栓、降低血液黏稠度,维持血管弹性,减少血管堵塞风险。

强骨抗疏松:含大量维生素 K2,可 “领钙入骨”,将血液中的钙精准引导至骨骼,延缓骨质疏松。

调脂护血管:大豆异黄酮保留完整且活性更高,抗氧化能力强,能改善血脂异常,降低动脉硬化概率。

在长寿之乡广西贺州昭平县,当地百岁老人常吃豆豉,也印证了其养生价值。

二、豆豉的日常常用吃法

豆豉炒青椒

食材:豆豉 10g、青椒 2 个(切丝)、蒜末 2 瓣、盐少许

做法:热锅冷油,蒜末爆香后加豆豉炒出香味,倒入青椒丝翻炒至断生,加少许盐(因豆豉含盐,盐量减半)调味即可。

小贴士:青椒补维生素 C,搭配豆豉营养均衡,适合配米饭或面条。

豆豉拌豆腐

食材:咸豆豉 8g(压碎)、嫩豆腐 1 块(切小块)、葱花、生抽 5ml、香油少许

做法:豆腐块焯水 1 分钟捞出,加豆豉、生抽、香油拌匀,撒上葱花即可。

小贴士:清爽开胃,适合夏季或牙口不好的老年人,补充植物蛋白。

豆豉冬瓜汤

食材:豆豉 12g、冬瓜 200g(切片)、虾皮 5g、葱花、盐少许

做法:锅中加水煮沸,放入冬瓜片煮 5 分钟,加豆豉、虾皮继续煮 2 分钟,加盐、葱花调味即可。

小贴士:冬瓜利水消肿,搭配豆豉增强祛湿效果,低热量适合控体重人群。

豆豉炒蛋

食材:豆豉 10g、鸡蛋 2 个(打散)、葱花少许

做法:热锅倒油,放豆豉炒香,倒入蛋液翻炒至凝固,撒葱花即可。

小贴士:10 分钟搞定早餐,鸡蛋补充蛋氨酸,与豆豉实现氨基酸互补。

三、豆豉实用中医小方子

葱豉汤(风寒感冒初起方)

配方:淡豆豉 15g、葱白 3 段(连须)、生姜 2 片

制法:清水 500ml 煮沸,放入豆豉、生姜煮 10 分钟,加葱白煮 3 分钟即可。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散寒,缓解恶寒、无汗、鼻塞。

适用人群:风寒感冒初期、体质偏寒者,老年人用量减半;禁忌: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黄痰)者禁用。

豆豉薤白粥(腹胀调理方)

配方:豆豉 20g、薤白 10g(藠头)、粳米 50g

制法:粳米煮成稀粥,快熟时加入豆豉、薤白煮 5-8 分钟,加盐调味。

功效:行气导滞、和胃降逆,改善胸腹胀满、食少纳呆。

适用人群:老年人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者;禁忌:胃溃疡急性期、胃酸过多者禁用。

黑豆枸杞豉粥(补肾保健方)

配方:咸豆豉 10g(泡淡)、黑豆 20g(泡发)、枸杞 10g、小米 30g

制法:黑豆加水煮 30 分钟至熟软,加入小米、枸杞煮成粥,最后放入豆豉拌匀。

功效:补肾益精、明目安神,改善腰膝酸软、视力减退。

适用人群:中老年日常保健、更年期女性;禁忌:感冒发热、湿热体质(口苦、黄苔)者禁用。

豆豉作为老祖宗流传下来的 “养生食材”,既有中医调理脏腑的智慧,又有现代医学认可的护血管作用,吃法简单、适配场景广。秋季是养护血管的关键期,不妨按上述吃法或方子适量食用(每日不超过 50g,选正规渠道购买),既能丰富餐桌风味,又能为血管健康、身体机能添一份保障,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群日常养生。

人一到了年纪,血管健康就容易 “亮红灯”,血脂、血栓、斑块,堵在哪病就在哪。不少人恨不能用个 “筛子” 把血液 “过滤” 一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这菜不起眼,却是“血脂清洁工”!血脂高、血粘稠就吃它,老祖宗早就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