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口腔有这3种现象的人,该查血糖了!很可能血糖已经超标了

你可能想不到,嘴里那点“小毛病”,居然是血糖超标的“报警器”。不疼不痒的牙龈出血、口干舌燥、口腔异味,看着没啥大事,实则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别小看这三种现象,它们背后的“罪魁祸首”可能正悄悄让你的血糖一路狂飙。很多人直到住进医院才发现,原来糖尿病早就“偷偷摸摸”潜伏在口腔里。

老王是个地道的北方汉子,爱吃面食,几乎不碰水果。前阵子他总觉得嘴里发干,喝了一整壶水都不解渴。牙龈动不动就出血,刷牙时一嘴红,嘴里还总有一股说不清的怪味。

他以为是“上火”,结果一查血糖——16.3!医生差点没当场让他住院。这不是个例,全国有超过1.2亿糖尿病患者,近一半在确诊前都没有明显症状,口腔变化成了最早的“线索”。

第一种现象:牙龈出血反复,刷牙就像打仗一样。高血糖会破坏毛细血管的弹性,尤其是牙龈,稍微一刺激就出血。有人说是牙膏的问题,其实可能是血糖在“作妖”。

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发生率高达86%,而普通人仅有30%左右。如果你的牙龈动不动就“流泪”,而你又不是每天啃排骨,那就得考虑是不是血糖的问题了。

第二种现象:口干舌燥,喝水像牛饮,还是口渴。高血糖会让身体“脱水”,代谢紊乱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像撒了沙子一样干。

有位阿姨说自己半夜要起床喝水三四次,嘴巴干得像棉花塞住了一样。后来一测空腹血糖,已经超过11。口干虽然常见,但如果持续时间长、喝水无效,就很可能是血糖在“背后捣鬼”。

第三种现象:口气重、口腔有异味,不是没刷牙,是“甜过头”了。血糖高的人体内酮体代谢异常,容易出现酮味口气,闻起来像烂苹果,甜中带酸,特别刺鼻。

如果你发现自己说话别人老是后退半步,不是你人设塌了,是你“糖味儿”太重了。有研究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中,约有90%伴有明显口腔异味。嘴里这股味儿,不可小觑。

高血糖不光是“甜蜜的负担”,更是全身的“慢性杀手”。从口腔到眼睛,从血管到神经,哪儿都能下手。

有的人以为血糖高就是少吃糖,其实不只是饮食问题,更关乎代谢、遗传、生活习惯的一连串连锁反应。你嘴里的小异常,可能是身体在用“广播”提醒你:该查血糖啦!

有人说:“我口腔也有点问题,但我不胖,也不爱吃甜的,应该没事。”这就是误区。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数据显示,约有40%的糖尿病患者是“隐形胖子”或“正常体重”,外表看不出来,血糖早已超标。糖尿病从来不是胖人的“专利”,也不是老年人的“特权”,它喜欢“悄悄地来”,等你发现时,已经“安营扎寨”。

再来说说我邻居老赵,退休后天天遛鸟下棋,生活悠哉。有天跟我说嘴巴总觉得涩,吃啥都没味道。我说你这不是“无聊症”,是“高糖症”。他不信,去医院一查,空腹血糖10.8,糖化血红蛋白8.2%。现在他每天按时吃药,走路比以前还利索。别等糖尿病敲门才想起关窗,提早发现、提早干预,口腔是最早的“哨兵”。

很多人把口腔问题当成小事,结果把大病“养”大了。一旦血糖控制不好,口腔里的细菌就会像开了挂,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甚至掉牙都不是危言耸听。你以为是牙医的事,其实是内分泌出的问题。医生不是神仙,救得了病,救不了侥幸心理。

糖尿病不会一夜之间发作,它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蚕食你的身体。而口腔,就是它最先“敲门”的地方。如果你嘴里总觉得不对劲,不要犹豫,去查个血糖,比等它真出问题强一万倍。

血糖就像车速表,看着不起眼,关键时刻能保命。嘴里的小问题,藏着全身的大风险。与其等牙齿松动不如早点行动,别让糖尿病用“口腔留言条”提醒你它已经来了。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2年第57卷第6期

3. 国家卫健委《居民健康口腔行动计划(2019-2025)》

4.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年第13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口腔有这3种现象的人,该查血糖了!很可能血糖已经超标了